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1年,随着国务院发布《国库券条例》,我国财务部开始重新发行国债。而这也拉开了我国债券市场的帷幕。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因此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政府出台的利于债券市场发展的政策也越来越多。尽管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债券市场开始的时间较晚,但是我国的债券市场增长的速度较快,发行的债券的种类、发行债券的区域和发债主体的行业也愈发多样,涉及到的债券数额也越来越大。目前,我国已经超越日本,从全球第三大债券市场上升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债券市场。而与增速飞快的债券市场相对应的,我国债券违约事件的数量也在日益增加。到了2019年,我国新增违约主体达到38家,民企占据了其中的89.5%,共34家。2019年债券违约总金额达1435.28亿元,数额为2014年的十倍。金鸿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于1985年2月份在吉林市高新区成立,原名为中油金鸿能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曾用领先科技和金鸿能源等名。2015年8月27日,金鸿控股未能支付3.94亿元回售债券本金和4000万元的利息,(共4.34亿元),致使其发行的“15金鸿债”构成实质违约。2016年1月15日,金鸿控股集团正式公告,公司发行的“16中油金鸿MTN001”发生实质违约,违约金额为8.2亿元。至今,金鸿控股公司的“15金鸿债”和“16中油金鸿MTN001”两只债券发生违约,违约总金额达到12亿元。本文从宏观环境、公司自身经营和外界监管三个方面,分析了金鸿控股集团债券违约的原因。宏观层面上,我国当前重视去杠杆和金融严监管,企业融资渠道被缩减,资金更难周转,资金流愈发紧张。另外,金鸿控股所在天然气行业的发展,近年来也在很大程度上被国家出台的政策影响着。2017年8月我国发改委提出,燃气行业要对输配环节合理定价,对成本也要加强监管。政策发布后,我国各地政府对该政策进行了积极响应。2018年,大部分地区都将配气价格的全投资收益率压缩到了7%以下。这一举措使得各地天然气价格下降,燃气公司的成本增加,毛利减少。而在公司的经营方面,也有以下几个原因导致金鸿控股集团发生债务违约事件。本文通过对金鸿控股集团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财务指标的计算和分析,了解了公司的偿债能力水平。又通过对公司2014-2018年的营业总收入、营业总成本、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的分析,了解了公司的盈利能力。最后还结合企业的战略,对公司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进行了讨论。从公司财务方面研究了导致了“15金鸿债”和“16中油金鸿MTN001”两个债券违约的原因。除了财务方面,公司的战略决策、监管机构的重视程度和评级结果的有效性,也都是金鸿控股集团债券违约的原因。针对这些债券违约的原因,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启示和建议。对于债券发行主体,企业应该在自己本身擅长的领域进行创新,更加谨慎的进行投资,确保企业财务状况良好,保证企业的良性发展。监管部门则需了解,在企业发行债券的过程中,监管机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监管机构应该做好监管工作,完善监管机制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债券发行前、债券发行后和债券违约后都做出一定的举措,来维护债券市场的稳定发展,对债券市场起到引导和规范的作用。信用评级机构也应该保证信用评级结果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并时常更新对评级报告对应的公司和债券进行跟踪评级。另外,对于评级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的评级机构,监管机构可以对其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本文希望能够通过对金鸿控股集团债券违约事件的分析,在债券偿付和风险管理方面,给各企业和监管机构带来一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