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将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金融是经济的核心,而银行是金融业的核心,在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之前银行采用的已发生损失模型具有顺周期性的典型缺陷,没有考虑金融资产未来可能发生的损失,不能客观反映金融资产的价值。国内外很多学者也将2008年金融危机的财务诱因归咎于已发生损失模型的自身弊端。IASB和FASB基于此联合发布了金融工具准则征求意见稿,我国财政部也发布了 CAS22准则,规定自2018年1月1日起实行预期损失模型,这是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以商业银行中——C银行为例,结合报表披露数据、C银行金融资产减值模型研究课题组研究报告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新发展”项目专家对金融资产减值相关授课内容,在查阅已有文献和自身认真研究基础上,比较分析2017年财务报表应用已发生损失模型和预期损失模型对减值计提金额的差异,并用基于贷款迁徙率的预期损失模型测算结果进行模型检验,分析预期损失模型对银行的影响和还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对此提出对策建议,以更好地促进商业银行稳健发展。第一章,阐述了本文研究动机与意义,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综述,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内容、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二章为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主要阐述了预期损失模型相关理论,从适用范围、减值计提依据、减值计提时点、减值计提方法和计提减值的披露程度五个方面分别介绍预期损失模型和已发生损失模型,通过对比两种模型的优点和缺点,说明采用预期损失模型的必要性。第三章为案例介绍及预期损失模型的应用分析。首先对案例可行性研究作了充分阐述,其次分析了案例银行的财务状况,然后应用预期损失模型估计C银行的预期信用损失,并与已发生损失模型下的C银行减值计提金额作比较,最后应用基于贷款迁徙率的预期损失模型对基于新准则规定的预期损失模型(改编后的巴塞尔模型)测算结果作模型检验。第四章为预期损失模型的实施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本部分从金融资产结构、资产质量和综合收益三方面进行同业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预期损失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和挑战。第五章为我国商业银行应用预期损失模型的挑战和保障措施,包括会计核算、信用评估、信息系统建设、内部控制等方面。第六章为结论与展望。对以上五部分的观点归纳总结以及本篇论文在未来随着准则发展可以改进的地方。本文的创新之处如下:第一,本文建立在我国最新出台的金融资产减值准则相关研究基础上,结合2018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新发展项目中各位专家对金融资产减值模型的详细讲解进行深入思考后执笔而作,具有很高的时效性。第二,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进行了创新,以极具代表性的C银行为例,以2017年12月31日的财务报告为基础,分别运用已发生损失模型和预期损失模型比较分析减值计提金额对银行各项指标的财务影响,并分析预期损失模型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商业银行更好地应用新金融工具准则提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