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包涵体肝炎过程中免疫细胞变化规律的研究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在鸡包涵体肝炎(Inclusion Body Hepatitis,IBH)过程中,通过检测单核巨噬细胞和T、B淋巴细胞在外周血、各淋巴器官和肝脏中的消长规律及其凋亡规律与其表达黏附分子CD18的变化,从而揭示其发病过程中的分子免疫机理。本研究采用禽腺病毒Ⅷ型毒株(FAV-8)1:50倍稀释,0.3ml/只口服接种200只1日龄SPF雏鸡,分别在攻毒后1,3,5,7,9,12,15,20,25,30天迫杀攻毒组10只,对照组10只,制备外周血、各淋巴器官的淋巴细胞悬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血液和淋巴器官中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变化、B淋巴细胞的变化规律,血液和脾脏中单核巨噬细胞的变化,血液中的单核巨噬细胞与淋巴细胞的凋亡规律及其表面CD18黏附分子的变化规律等。并同时采集肝组织和各淋巴组织等,制备石蜡切片和肝脏冰冻切片,做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和肝脏中淋巴细胞及其亚群以单核巨噬细胞的变化。结果显示:(1)IBH病毒对SPF雏鸡主侵肝脏,眼观病变呈以肝脏为主的出血性坏死,同时免疫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反复发病,呈不完全恢复。(2)血液Ia+ 活化单核细胞的损伤最明显,并在第5天时达到高峰,但血液和脾脏中K1+单核巨噬细胞一直处于积极状态。(3)早期凋亡单核细胞第5天就达到高峰,晚期凋亡单核细胞均显著高于对照;则早期凋亡淋巴细胞第7天显著高于对照,之后有下降趋势。(4)法氏囊Bu-1a+B淋巴细胞的流失最为严重,脾脏和血液中B细胞在病变高峰期显著升高,对本病的免疫起着积极作用。(5)CD8+ T细胞受损最重,CD3+ T和CD4+ T细胞虽有损伤,但显著或不显著高于对照的多些。在血液和脾脏中的TCRγδ+ T细胞在病变严重时期有过显著升高,但在病毒攻击的初期和强病变之后均显著降低。(6)单核细胞表面CD18第15到20天显著高于对照,之后逐渐下降,而淋巴细胞表面CD18第20天显著高于对照,之后下降。(7)肝脏中第3天开始出现K1+ 单核巨噬细胞,到第9天时达到高峰,之后明显下降;第3天开始出现少量CD3+T细胞,到第12天阳性细胞逐渐增多,之后数量减少,到第25天再升高;CD4+T细胞第12天时阳性细胞的数量较多;CD8+T细胞的数量比CD4+T多;TCRγδ+ T细胞的数量少。脾脏对照呈阳性,空白对照和健康鸡对照均呈阴性。以上结果表明,IBH患病鸡的免疫功能抑制和反复发病并呈现不完全恢复是因为由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大量损伤和凋亡所导致。(8)本研究首次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实验性IBH过程中SPF雏鸡血液、胸腺、法氏囊和脾脏的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变化规律及其在血液中凋亡规律;首次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实验性IBH过程中肝脏中免疫细胞的类型及其变化规律。
其他文献
以实际工作经验,通过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发挥好工会组织"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一、采取新方式,确保工会组织"桥梁和纽带"作用发挥。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为"桥梁和纽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根据战时大国安排和战后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国际舞台上形成了以两极格局为主要特点的雅尔塔体系。两大阵营激烈对峙,美、苏争霸逐渐展开。但在两极格局内部,却
重视员工培训是日本企业经营的一个显著特色,而且这已经发展成为日本整个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本文系统分析日本企业员工培训形式、内容、方法、特色,旨在以日本企业为镜
保险业在我国是一门重要的新兴产业,保险经营既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又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剧烈的制度变革。我国保险业与发达保险市场的差距不仅表现在保险深度、保险密度这
本文运用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科学性、阶级性和客观性的原则,采取分析、归纳、总结和层层剖析的研究方法,本篇论文首先考察了我国大学德育的现状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随着党建工作的深入与发展,如何加强企业基层党建工作并发挥其在企业发展中的战斗力,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增强企业发展的政治保证,变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因此,
德国浪漫派是 1 8世纪德国文学艺术和美学的重要流派。早期浪漫派是耶拿派 ,后期浪漫派是海德堡派。在美学上 ,耶拿派浪漫主义美学对整个欧洲的浪漫主义文艺思潮更具有影响 ,
文章尝试将"有品位、有身份"等"有+N"结构纳入构式语法的体系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实际用例的分析,从共时层面总结出"有+N"的构式义为朝着持有者所希望的、正向积极的方向凸显
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国际上关于小卫星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世界航天领域的极大兴趣和广泛关注。目前,关于小卫星及其应用研究也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作为小卫星应用的一个
<正> 在“方法热”的思潮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批评方法被视为僵化、过时的模式,并遭到众多的非难。究竟应该怎么评价这种批评方法呢?早在上个世纪末,普列汉诺夫就公开声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