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在鸡包涵体肝炎(Inclusion Body Hepatitis,IBH)过程中,通过检测单核巨噬细胞和T、B淋巴细胞在外周血、各淋巴器官和肝脏中的消长规律及其凋亡规律与其表达黏附分子CD18的变化,从而揭示其发病过程中的分子免疫机理。本研究采用禽腺病毒Ⅷ型毒株(FAV-8)1:50倍稀释,0.3ml/只口服接种200只1日龄SPF雏鸡,分别在攻毒后1,3,5,7,9,12,15,20,25,30天迫杀攻毒组10只,对照组10只,制备外周血、各淋巴器官的淋巴细胞悬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血液和淋巴器官中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变化、B淋巴细胞的变化规律,血液和脾脏中单核巨噬细胞的变化,血液中的单核巨噬细胞与淋巴细胞的凋亡规律及其表面CD18黏附分子的变化规律等。并同时采集肝组织和各淋巴组织等,制备石蜡切片和肝脏冰冻切片,做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和肝脏中淋巴细胞及其亚群以单核巨噬细胞的变化。结果显示:(1)IBH病毒对SPF雏鸡主侵肝脏,眼观病变呈以肝脏为主的出血性坏死,同时免疫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反复发病,呈不完全恢复。(2)血液Ia+ 活化单核细胞的损伤最明显,并在第5天时达到高峰,但血液和脾脏中K1+单核巨噬细胞一直处于积极状态。(3)早期凋亡单核细胞第5天就达到高峰,晚期凋亡单核细胞均显著高于对照;则早期凋亡淋巴细胞第7天显著高于对照,之后有下降趋势。(4)法氏囊Bu-1a+B淋巴细胞的流失最为严重,脾脏和血液中B细胞在病变高峰期显著升高,对本病的免疫起着积极作用。(5)CD8+ T细胞受损最重,CD3+ T和CD4+ T细胞虽有损伤,但显著或不显著高于对照的多些。在血液和脾脏中的TCRγδ+ T细胞在病变严重时期有过显著升高,但在病毒攻击的初期和强病变之后均显著降低。(6)单核细胞表面CD18第15到20天显著高于对照,之后逐渐下降,而淋巴细胞表面CD18第20天显著高于对照,之后下降。(7)肝脏中第3天开始出现K1+ 单核巨噬细胞,到第9天时达到高峰,之后明显下降;第3天开始出现少量CD3+T细胞,到第12天阳性细胞逐渐增多,之后数量减少,到第25天再升高;CD4+T细胞第12天时阳性细胞的数量较多;CD8+T细胞的数量比CD4+T多;TCRγδ+ T细胞的数量少。脾脏对照呈阳性,空白对照和健康鸡对照均呈阴性。以上结果表明,IBH患病鸡的免疫功能抑制和反复发病并呈现不完全恢复是因为由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大量损伤和凋亡所导致。(8)本研究首次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实验性IBH过程中SPF雏鸡血液、胸腺、法氏囊和脾脏的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变化规律及其在血液中凋亡规律;首次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实验性IBH过程中肝脏中免疫细胞的类型及其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