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为本,构建高校和谐校园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long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本文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主张,这既是响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号召,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高校校园的呼唤。《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总则第四条明确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等教育办学的宗旨。高等教育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靠的是什么?就是育人为本。不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不可能实现其宗旨的。本文从育人为本的角度来研究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问题,虽然育人为本已经有不少的研究成果,但是把它和高校校园和谐问题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本文的研究有利于实现高校校园的全面和谐,促进高校校园的可持续发展,达到育人的目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储备。在内容结构上,论文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首先,在全社会都在响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号召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主张。然后,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的角度,对高校校园和谐进行了总体评价,肯定了校园和谐是主流,同时又旗帜鲜明地指出了校园和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剖析了其产生的根源。紧接着通过对育人为本的高校和谐校园理念与特征的论述,为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方法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并结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归纳出了育人为本,高校和谐校园所应具有的特征。最后在第二章、第三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育人为本,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具体方略。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构建高校和谐校园密不可分。本文首先根据胡锦涛同志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内涵的阐述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为构建高校和谐校园作了理论铺垫和思路规划。
其他文献
<正>改革教学方法的必要性,几乎不言而喻。这里既有老问题,也有新因素。老问题就是广大学生普遍不满,并在上世纪60年代被毛泽东严厉批评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学校"的中国
目的:研究5-羟色胺转运体(5-HTT)基因启动子区(5-HTTLPR)多态性位点和3’端非编码区(5-HTT-3’UTRG/T)多态性位点与自杀行为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来自中国汉族人群的154个自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推拿及中频理疗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效果。方法将确诊为腰背肌筋膜炎的18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92例。实验组采用电针联合推拿及中频理疗治疗,对照组给予口
目的观察音乐疗法干预针灸减肥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单纯性肥胖患者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进行常规针灸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音乐疗法干预针灸治疗。结果
目的观察米力农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疗效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选择心功能Ⅲ~Ⅳ级的CHF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予常规治疗,B组予常规
知识溢动效应,作为研究非审计服务对审计服务影响的一个特殊角度,由Simunic1984年在Auditing,Consulting,and Independence一文中首次提出。中国国内的审计业务开展仅20多年,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相关担保法规不完善、企业融资渠道不畅通等原因,使得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具有担保频率高、担保金额大、公司业绩越差对外担保水平
财务舞弊是企业有意识地错报漏报会计信息,伪造盈余的会计造假行为,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之一。近年来,上市公司披露虚假会计信息的案例不断见之于报端。从上海国家会计
近十数年来,地域文化研究可谓是硕果累累,但也存在许多不足,其根本原因在于理论研究的缺乏。因此,亟待建立一门独立的以“地域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地域文化学”来统领地
当代大学生是当今社会青年群体中的精英部分,是社会政治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有着巨大的政治能量,能够对社会政治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行为,具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