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大学生的学习压力不断增大、生活节奏也逐渐加快,心理健康状况日益堪忧。如何更好的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已迫在眉睫。2011年2月,教育部下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文件,针对高等教育的层次丰富、类型多样、学生情况复杂的问题,专门提出“高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而高校传统心理咨询与辅导存在方式单一,过程枯燥,咨询者强烈病人感等不足,使得许多需要心理帮助的学生并没有寻求心理帮助。因此,我们有必要采取更有针对性、趣味性、创新性的心理辅导与咨询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的整体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大学生消费能力也不断提高,旅游活动逐渐成为大学生休闲生活、排解压力、放松心情的一种方式,他们希望通过旅游来开阔视野、调整身心、释放激情、收获知识,得到精神上、心理上的满足。因此,我们从常规的经验判断,旅游活动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并且是裨益的。而通过将旅游活动与心理咨询相结合,以旅游活动为载体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下,完成心理疏导,可能会产生倍增的效果。因此,本研究通过旅游活动的诸要素,如旅游时间、旅游形式、旅游类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希望能为高校的心理健康工作找到一种有效补充形式。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 通过文献综述,对本研究的背景意义做概述,并且简单阐述了国内外在旅游活动对心理健康方面的影响所做的相关研究。第二章, 对本研究的重点内容心理旅游做了相关的阐述,包括内涵、特点、作用、内容设计、开发前景共五方面内容。第三章, 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做了概述,并分析了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适应心理问题、人际关系心理问题、学业心理问题、情感心理问题、就业心理问题。第四章, 通过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2014级学生为例,通过询问调查,筛选出会选择旅游活动作为排解心理问题的学生,根据旅游的不同时间、形式、类型将其分为“点”(即个体自行进行旅游)、“线”(即参加学校组织的心理旅游活动)、“面”(班级团体开展旅游活动)三组。在旅游前、后分别用scl-90量表对样本对象进行测评,由此得到其游前、游后scl-90总分及因子分,运用SPSS20.0进行统计和检验,着重分析旅游活动对出游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点”组出游同学游后scl-90总分较游前无显著下降, “线”组出游同学游后scl-90总分较游前有明显变化, “面”组出游同学游后scl-90总分较游前有明显变化。(2)“线”组参加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在旅行前的scl-90总分及各项因子分均无显著性差异;旅游结束后,参加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同学心理状况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sc1-90总分较游前均有下降。 (3)“点”组旅游时间的长短对于改善出游同学的心理状况无显著影响。但根据出游时间长短,经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出游同学scl-90总分与旅游时间呈负相关关系,即随着旅行时间的延长,sc1-90总分及躯体化、焦虑因子分有明显下降。第五章, 得出结论,“线”组、“面”组两组同学的scl-90总分在旅游前后有显著的下降,即旅游活动能够显著改善出游者的心理状态。不同旅游景观类型选择对于参加心理旅游的同学的心理状况改善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自然景观相对于人文景观,能够更好地调节心理状态。“点”组出游同学的sc1-90总分在旅游前后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个体自行开展的旅游对出游同学的心理状况并无太大影响,但根据旅游时间长短的分析,3日以下的旅游前后无明显差异,3日以上的旅游前后有显著性差异。旅游时间长短与心理状态呈显著负相关。旅游时间越长,对出游同学心理状态调整越明显。其中,在三种旅游方式中, “线”组同学出游前后心理状态改善最为明显,即心理旅游效果最好。而总的来说,旅游活动对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有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