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长城像雄卧在东方的一条蜿蜒的长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历经两千多年依然屹立不倒。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它是中国留下的带有深刻历史烙印的历史遗迹,凝聚了古代人的智慧和勤劳,长城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也早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命运。哈罗德·拉斯韦尔在传播学领域提出的“5W”经典模式中,对“说什么(Says What)”这一内容研究领域的重视,让笔者意识到在以屏幕为载体的媒介,通过形象“说了什么”,也就是传递了什么内容是形象传播的重要一环。形象借助视觉媒体,对文化的表现与传播的研究是媒介生产内容的研究,属于媒介文化的研究范畴。从1979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纪录片《长城》开始,央视就不断关注着长城,拍摄了有关长城的纪录片多达12部,如《长城》《望长城》《长城内外》《长城:中国的故事》等,其中《望长城》的收视率高达40%,创造了我国电视纪录片历史上的继《话说长江》之后的又一个收视神话。那么央视为什么会如此频繁的关注长城并把它作为纪录片拍摄的主题?不同时期的长城形象在央视纪录片中呈现的情绪与理念是什么?是通过怎样的手法呈现的?央视纪录片中长城形象带有意识形态的表达隐含了怎样的内涵?本文将运用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和文本分析法对以上问题进行探究。本文的第一章是绪论,是对本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与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第二章至第五章把长城形象在央视纪录片中展现的出的不同特点分为四个阶段,并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在每个不同时期的时代背景、纪录片理念中,长城形象在这四个阶段中分别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第六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本研究认为,纪录片作为一个国家的相册,更多地记录了一个时期人们的精神状态和时代脉搏,长城形象在纪录片的呈现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使用“长城”作为纪录片拍摄的主题,对于构建民族认同感、激起人们的爱国情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长城精神更展现了中国人建设道路上的努力、传递了文化自信、承载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