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中老年房颤患者的年龄、性别、房颤类型及既往疾病史的临床特点。分析探索中老年房颤患者进展为持续性房颤的危险因素,为房颤临床诊疗及风险评估提供相应的依据。资料与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848名中老年房颤患者,年龄范围为45-99岁,平均年龄为73.18±10.25岁。依据年龄进行分组,中年房颤组157例,占比18.5%,老年房颤组691例,占比81.5%,[其中老年分为65-74岁组(292例)、75-84岁组(286例)、≥85岁组(113例)]。依据201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的房颤诊断指南定义,将房颤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组及持续性房颤组(包含长程持续性房颤及永久性房颤),其中阵发性房颤组405例,持续性房颤组443例。收集患者入院期间的一般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史、肥胖(BMI≥28kg/m~2为肥胖)、既往合并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糖尿病等)。检测如下化验指标: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TC)、尿酸(UA)、肌酐(Cre)、尿素(Urea)、D-二聚体(D-dimer)、BNP、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A(LPa),根据心脏超声检查报告,整理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内径(LVD)、左心房内径(LAD)数值。采用SPSS 23.0软件分别对数据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n%)表示,两组间采用X~2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组间采用t检验比较,或用中位数以及四分位数间距M(P25,P75)表示(符合偏态分布),组间数据采用秩和检验比较,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出OR值(比值比)和95%CI(置信区间),以OR值>1、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资料的分析:对848房颤患者既往疾病进行分析,其中高血压551例(占64.9%),心衰竭386例(占45.5%),冠心病337例(占39.7%),糖尿病245例(占28.8%),孤立型房颤118例(占13.9%),心肌病84例(占9.9%),病态窦房结综合征50例(占5.8%),睡眠呼吸暂停6例(占0.70%)。2.中年房颤组与老年房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中年房颤组男性(118例,75.15%)明显多于老年房颤组(375例,54.26%),老年房颤组女性(316例,45.74%)明显多于中年房颤组(39例,2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房颤患者组内比较在性别上存在明显差异,组间比较发现,65-74岁组男性患者(196例,52.3%)明显多于75-84岁组(130例,34.7%)、≥85岁组(49例,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5-84岁组与≥85岁组比较,两组性别构成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房颤组合并心肌病的患者数明显多于老年组,老年房颤组合并高血压、心力衰竭、冠心病的患者数明显多于中年房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房颤组吸烟、饮酒、肥胖的患者数明显多于老年房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房颤组与老年房颤组相比,合并糖尿病、卒中、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数目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中年房颤组与老年房颤组化验及检查指标的对比:老年房颤组BNP、D-dimer、Urea、LPa、HCY明显高于中年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房颤组TC、TG、LVD明显高于老年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阵发性房颤组和持续性房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阵发性房颤组与持续性房颤组两组间比较,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史、肥胖及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睡眠呼吸暂停、糖尿病等合并疾病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持续性房颤组合并心衰、卒中的患者明显多于阵发性房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阵发性房颤组与持续性房颤组化验及检查指标的比较:持续性房颤组BNP、Cre、Urea、UA、HCY、LAD、LVD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阵发性房颤组TG、LVEF明显高于持续性房颤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6.对于持续性房颤危险因素的分析:将上述心衰、BNP、Cre、Urea、UA、HCY、LVEF、LAD、LVD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衰、LVEF为中老年患者持续性房颤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老年房颤患者居多,房颤比例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以男性患者多见。2.老年房颤患者合并疾病多,冠心病、心衰、高血压发病率高。3.持续性房颤者心衰、卒中发病率高,心房重构、血栓形成风险高。4.心衰、LVEF为中老年房颤患者持续性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