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话语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关于教师话语的研究始于19世纪70年代。近年来,国内外语言学家和研究者发现教师话语对语言教学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教师课堂话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教师的课堂话语不仅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还是促进学生语言习得的重要媒介。它是外语课堂中学生获得可理解性外语输入的主要来源,学生外语学习的成败取决于课堂中的教师话语。因此,有必要对英语课堂的教师话语进行调查分析,旨在帮助教师认识到哪种课堂话语能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从而成为值得提倡的教师话语。本研究主要以Krashen的可理解性输入假设,Swain的输出假设以及Long的交互假设为理论基础。Krashen (1985)认为,学习者习得语言最重要的是应该有可理解的并且略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输入,即i+1。Swain在1985年提出,第二语言学习者不仅仅需要语言输入,他们需要通过语言输出来掌握各种语言规律,进而通过调整语言,最终建立第二语言系统。Long (1983)在强调可理解性输入的重要性的同时,强调学习者之间的意义协商在很大程度上能增加可理解性输入的有效性。Long认为交际性的语言输入比单纯的语言输入更为重要。基于上述理论,本研究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话语量、教师提问及教师反馈三方面展开研究,探讨了教师话语对学生语言习得的影响。本文选取11名宁夏大学大学一年级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根据分级教学,教师来自A班,B班和C班。通过课堂观察、录音、转写以及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研究,得出以下三点结论:1)在话语数量方面,教师的话语量多于学生的话语量,占整个课堂的71.3%,教师在课堂上仍占主体地位,学生的语言输出机会少;在目的语使用方面,汉语使用量适中。2)在提问方面,教师使用展示性问题的频率远高于参考性问题的使用频率,但参考性问题能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输出,从而促进语言习得。提问方式多为全班集体回答和点名回答,自愿回答的学生数量少,说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较弱,教师的提问方式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提出问题后,教师能够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但对于不同的学生和问题,教师给予的等待时间不同。3)在反馈方式上,教师给予学生的反馈大多为积极反馈,这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但这些反馈多为简单表扬,过于机械和笼统,对此,学生期望教师能够给出相应的评价,明确指出学生的回答好在哪里,缺点在哪里,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教师一般会给予提示,帮助学生自我修正,很少使用消极反馈,这样能避免伤害学生的面子和打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