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胆排毒方药效部位筛选及其质量控制研究

来源 :湖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olong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胆排毒方由茵陈、栀子、大黄、黄芪、丹参、金银花、连翘、炙甘草8味药组方而成。主要用于治疗感染、创伤、肠源性内毒素移位和功能性病变引起的内毒素血症。目前对利胆排毒方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和深入,本文通过药效学研究筛选抗内毒素药效部位,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了质量控制。目的:筛选利胆排毒方药效部位并对其进行质量控制。方法:采用分步萃取法制备利胆排毒方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溶性部位;醋酸铅+LPS腹腔注射造成致命性内毒素血症模型,筛选利胆排毒方对模型保护率较高的部位;用LPS静脉注射造成家兔发热模型筛选利胆排毒方解热药效部位;采用鲎试剂凝集试验法筛选利胆排毒方体外抗内毒素药效部位;采用偶氮化显色基质法筛选利胆排毒方半体内抗内毒素药效部位;采用试剂盒法、断尾法与毛细管法测定利胆排毒方及其相关提取物的抗凝血作用;采用碳廓清试验研究利胆排毒方及水溶性部位对正常小鼠免疫力的影响;以大剂量、大浓度给小鼠灌胃利胆排毒方水溶性部位,考察其急性毒性反应。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三个指标成分(绿原酸、栀子苷、丹酚酸B)进行含量测定;采取正交实验设计,用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优选利胆排毒方的醇沉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利胆排毒方提取物的指纹图谱。结果:利胆排毒方及其水溶性部位对致命性内毒素血症小鼠模型的生存保护率均为70%,乙酸乙酯部位与正丁醇部位分别为30%和40%,模型组小鼠死亡率80%;利胆排毒方、水溶性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在最大体温升高值(ΔT)及6h体温反应指数(TRI6)上看对LPS致家兔发热模型均有一定的减缓发热作用;各极性部位均呈现一定的体外内毒素破坏作用,而水溶性部位在0.01g/mL仍然对内毒素有破坏作用;利胆排毒方及其水溶性部位含药血浆高、中、低剂量组对内毒素灭活量均显著高于无药血浆组;利胆排毒方及其水溶性部位均能显著性增加体外APTT、PT时间值,延长小鼠体内出血时间、体内凝血时间;利胆排毒方及其水溶性部位在吞噬指数和体重增长值上均与空白组没有显著性差异;急毒实验显示小鼠灌胃水溶性部位14天内均无死亡现象,在体重增长上空白组与给药组均没有显著性差异。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三个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标准曲线方程分别为:Y绿原酸=0.8447X-1.9065,r2=0.9995,线性范围7.36873.687g/mL;Y栀子苷=0.1247X-0.0868,r2=0.9995,线性范围7.33273.327g/mL;Y丹酚酸B=0.3138X-6.0867,r2=0.9990,线性范围20.904104.527g/mL;优选利胆排毒方醇沉工艺为药液相对密度1.09,加入95%乙醇至表观醇沉浓度为50%,醇沉36小时,静置温度250C;建立了利胆排毒方提取物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19个共有峰,10批样品的相似度在0.984-0.997之间。结论:利胆排毒方及其水溶性部位不仅对致命性内毒素血症小鼠的生存率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对体内抗内毒素致兔发热反应、体外半体内抗内毒素方面均有良好效果,此外还具有抗凝血作用,且对正常小鼠免疫力无不良影响,说明水溶性部位是利胆排毒方药效部位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可用于定量检测三个指标成分,优选的醇沉工艺比较合理,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利胆排毒方物质基础研究和其新制剂开发时的质量控制。
其他文献
一维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也是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重点与难点.利用分布函数法构造一类适用于求解一维随机变量函数分布的直观解法,该方
随着中国电子商务等行业的迅速发展也带动了同城配送行业的发展,配送员工群体也在不断增大,从而带来了很多对于配送管理相关的问题,例如配送员工的离职率高、重新安置、培训新员工等隐性成本增大。同时,在配送过程中,客户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导致配送难度增大,从而导致了公司的配送成本的增加。配送管理机制不完善会导致配送员工的不公平的心理状态,不但影响配送任务的完成,而且直接影响了客户对于配送服务乃至配送公司的看
目的探究短波紫外线联合利福平治疗老年褥疮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一2016年10月该院收治的96例年褥疮患者纳人研究,采用盲选机制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康惠尔溃
我院继2004年8月对在职40岁以上及离退休职工进行了健康体检后,2006年9月再次对我院在职职工进行了健康体检。经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1542名职工,其中。男373例,女1169例,年龄20~65
国民政府在中原大战后,不断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控。自抗战爆发后,日本侵略势力利用特务、汉奸,假借难民、学生等身份,不断向平凉地区渗透,从事间谍、离间民族关系等活动,企图分裂西北,达到“以华制华”的目的。因此,防范日军特务,打击汉奸势力,始终是平凉地区抗战工作的重点。全面抗战期间(即1937—1945年),平凉地区农业、手工业、工商业和金融业在民族存亡的时代困境下步履艰难地向前发展,一些新行业还是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