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连续性文本”作为一种新型的文本类型,是随着2009年上海学生参与PISA测试进入语文教育界的,2011年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首次将“非连续性文本”写入语文课程标准,并对第三学段和第四学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提出了目标与要求。第三学段要求“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第四学段要求“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可见,“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开始受到重视。本研究立足实践,以学生、教师、教材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文献法,从当前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当前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建议。本论文第一章为绪论,主要提出了研究缘起、核心概念界定、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关于非连续性文本及其阅读教学的相关研究以及本论文主要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章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力理论、生活教育理论进行了梳理阐释,它们是支撑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章是对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的分析,主要包括非连续性文本的类型和特点、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价值。第四章是对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和分析,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深入教学的一线。其中,问卷调查的对象是南通市三所小学的五、六年级共320名学生,访谈对象是这三所小学的九位语文教师。此外,笔者还对当前非连续性文本在教材中的选编情况进行梳理。在此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缺乏独立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意识和能力,语文教师缺乏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的指导,现行教材编排的不恰当等问题。第五章是根据调查现状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笔者试图从提高教师的教学意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和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四个方面提出问题解决的对策,以此提高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