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5月28日,太湖蓝藻暴发,直接导致了无锡饮用水危机,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关注。追溯太湖蓝藻暴发的成因发现,导致2007年无锡供水危机的内因是蓝藻暴发,诱因是污水团,根本原因是长期污染。当今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其主要特征是接受FDI的外资加工贸易,虽然在税收、外汇、就业等方面从中获益,但是这种对资源的高强度消耗和高密集度驱动日益粗放的经济增长,使得该地区付出了沉重代价,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太湖蓝藻的暴发,它迫使长三角必须积极反思自己的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在环境承载容量的硬约束下作出转型和升级。因此,本文基于产业经济学视角,运用案例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等手段研究太湖蓝藻事件背景下的无锡市产业结构优化问题。
对太湖蓝藻事件的反思大多聚焦于其成因机制、蓝藻暴发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针对蓝藻局部暴发的应急机制和长效根治措施、改善环太湖流域生态环境的路径依赖和对策等等多方面。本文认为: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是治理太湖之本。因此,本文研究试图突破传统的研究视角,从环境资源硬约束条件下剖析太湖蓝藻事件的成因机制,把脉太湖流域的产业结构与污染源结构现状,探究产业结构变动与污染的内在关系。
在第一章导论基础上,本文第二章,对太湖蓝藻污染与产业现状总体做了描述,以揭示太湖蓝藻暴发与太湖流域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有关。第三章,基于无锡市的研究主体,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对无锡市产业现状与太湖污染的变动作了分析,得出了无锡市产业结构的现状特征:重工业化明显加速;支柱产业集聚度提高,但高能耗产业占据主导;服务业发展水平总体滞后于工业化阶段水平;服务业中传统行业比重偏大,现代服务业相对薄弱。第四章,本章的着力点,对无锡市产业转型研究作了分析,涉及转型的概念界定、具体的路径选择、选择契合。在此基础上,运用“脱钩”理念,得出结论:目前无锡生态效率的提高还不足以全面提升这一地区环境质量供给的水平,不能彻底改变区域环境压力较大的困境。在资源环境约束下,无锡产业结构优化面临的具体困境:可持续发展的挑战;经济能量与区域容量限制;国际化与自主创新的矛盾;依靠投资驱动,经济高速增长难以继续。在分析引领无锡产业结构优化的现实基础时,佐以无锡尚德和法尔胜的两个微观案例,说明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路径,并以日本等国为例,分析了来自国外产业结构优化的产业政策经验,以期对无锡产业结构优化有所借鉴。
对于无锡产业结构优化的路径选择,本文从适应性调整对策和战略性调整对策两方面给出了建议,认为:对于产业结构优化的战略性调整政策选择,要树立科学的财富价值观,突出生态财富和绿色GDP的理念;提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无锡需要更多地像尚德等带头性企业引领产业集群的区域技术创新和非技术创新,使区域产业集群不仅拥有优异的生产系统,同时还有与直线匹配的技术创新系统,市场创新系统和制度、管理创新系统,在此基础上,拥有更进一步的自我学习与持续完善的修炼机制,从而在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与竞争中,不断攀升价值阶梯,站在制造业价值链的顶端;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APS(高级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在产业集群中的融合与互动,进而能够在全球价值链中向高端攀升。同时要在产业集群的大规模的投资和建设中,建立现代服务产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协同定位和协同集聚机制,尤其是要重视以高级生产性服务业(APS)集聚吸引先进制造业的集聚,通过产业内融合和产业间融合实现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突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整体利益,推进产官学协同整合,加速推进长三角区域环境保护交流平台建设,整体推进长三角产业结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