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老年公寓空间交往性研究——以南京主城区为例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yanjun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愈发成为制约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关于养老,首先考虑的应该是老年人的居住问题。家庭结构的小型化使得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功能不断被削弱,与此同时,机构养老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托老所、老年公寓、老年康复中心、老年服务中心等这些机构养老设施多种多样,其中主流模式当属供老年人集体居住的服务型老年公寓。  伴随着身体机能的逐渐衰退,老年人往往会产生自卑和孤独的消极情绪,需要增进交往来缓解内心的失落感。那么主要为老人提供生活起居、公共活动和医疗保健等功能的服务型老年公寓,是否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本着为促进老年群体之间交流的宗旨来进行建筑设计,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问题。笔者希望通过亲身调研的案例中的老年人在各个空间内的活动情况,对交往空间的整体布局进行分析、对每个具有交往属性的空间进行抽离分析,对服务性老年公寓的基地选址进行分析,进而提出适于老年人交往活动的交往空间布局模式、各空间的处理手法和总体的选址布局模式。  本文第一章首先介绍全国范围内的老龄化状况,并以南京地区为重点进行现状分析和讨论。笔者所罗列出的南京主城区的调研案例,内容是围绕主城区8家服务型老年公寓展开。随后探讨了空间交往性和交往空间的相关概念,明确本文的研究内容为空间交往性而非交往空间,并按私密性到开放性程度将老人活动空间划分为四类。在此章中最后部分阐述了国内外老年公寓空间交往性问题上的研究,以及研究意义和创新的预期。  第二章中阐明交往对老年人的重要性、老年人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与特征、南京地区的气候特征等,指出相应的适应南京地区气候与老年人生理心理特征的交往空间特质。包括适宜的空间尺度、舒适的空间物理环境和适当的空间处理手法三方面。  第三章对于调研问卷的一系列内容(包括调研方法、内容)有所介绍,指出南京地区服务型老年公寓普遍存在的问题:功能配置不合理、缺乏空间交往性延展设计等等。接着将调研中采集到的老人照片按其活动行为分类,指出老人的交往行为包括静坐、眺望、锻炼、阅读、娱乐和交谈六种,并这六种行为的相关活动空间进行归纳。最后选取南京主城区两家服务型老年公寓的规划选址、功能构成,并选取部分内部空间进行详细分析。  第四章分为户内和户外空间交往性分析两部分,户内部分依次分析调研案例中的门厅、走廊、居室、活动室和餐厅内影响老人交往活动的不利因素,进行归纳总结。户外部分从基地规划和选址、户外活动空间人手归纳调研中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首先分析了调研中四家老年公寓交往空间的总体布局,结合国外案例的参考,指出适合老人交往行为的交往空间布局模式。其次针对第四章总结的调研案例中内部各个空间(走廊、门厅、餐厅、居室、活动室、屋顶平台)存在的缺点,提出针对性的空间处理策略,从而促进老人的交往行为。  第六章根据第四章老人对基地选址的满意程度提出了服务型老年公寓的基地选址的模式,户外交往空间的多样性设计和细部设计要点。  第七章总结全文,阐述了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
其他文献
项目基地位于南京市中心区西南部,老城南水西门东侧,距水西门约200米,南接安品街,西邻仓巷,北面为七家湾,东面为规划道路,是连接朝天宫和秦淮河风光带的重要节点,是展示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