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龙的阻隔性能与结晶形态和微观结构关系的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gd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首先对改性尼龙的阻隔性提高现象进行了讨论,通过激光小角散射(SALS)、偏光显微镜(PLM)测试,发现改性尼龙的球晶尺寸要比纯尼龙小,且球晶结构不完整,球晶界面间无明显裂缝。差热分析(DSC)结果说明增容前驱体的引入使得尼龙的结晶过程由均相成核转为异相成核,结晶速率大大增加,在低温结晶过程中更易于形成稳定的α晶型,与广角X射线衍射(WAXD)测试结果一致。动态力学(DMA)测试结果说明,在较小的球晶结构中,分子链运动受到的限制较大。由此,我们认为改性尼龙阻隔性能的提高是由于体系的结晶形态发生了变化所致,较小球晶结构的体系中,不存在球晶与球晶界面间的长宽裂缝,渗透分子无法通过这些裂缝的进行扩散。另外,小球晶结构中的分子链运动限制更加明显,使得小分子的扩散更加困难。为了进一步验证我们的结论,我们向纯尼龙中引入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改变尼龙的结晶形态。从SALS以及PLM实验中,可以看到改性后尼龙的球晶尺寸变小,结构完善性降低。DSC结果说明尼龙的结晶由均相成核转变为异相成核,并具有较高的结晶速率。WAXD结果说明较快的结晶速率下更易生成稳定的α晶型。最后通过比较材料对气体、液体的阻隔性能,发现较小的球晶形态具有更高的阻隔性能,与前一体系(尼龙/增容前驱体)结论一致。此外,在这里我们还讨论了体系中的相分离对样品的气体和液体阻隔性的影响作用。论文第四章中,我们对尼龙/凹凸棒纳米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其阻隔性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与传统层状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阻隔性做了对比,发现无机纳米棒状复合材料的结晶、阻气性能与传统层状纳米复合材料均有较大差异。
其他文献
近二三十年来,自旋交叉及价态互变现象的相关研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此类双稳态材料性质复杂且易变,难以按照预期来合成得到目标化合物并调控其转变性质。为了实现这些材料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高分子在溶液中的自组装研究已经成为高分子学科中最激动人心、成果最丰硕的领域之一,然而,在高分子胶束方向,我们仍然面对许多挑战。例如探索新的更为简易的聚
本文对爵床(Rostellularia procumbens L.Ness)、锥头麻(Poikilospermumnaucleiforum Roxb.ex Lindl.)和木姜冬青(Ilex litseaefolia Hu et Tang)三种植物的化学成分和活性成
介绍了南芬红铁矿工艺矿物学特征和选矿试验研究情况,以及采用阶段磨矿—弱磁—强磁—阴离子反浮选工艺流程的扩大连选试验结果。连选试验获得品位65.84%,回收率91.13%的铁精
本文综述了稀土羧酸配合物结构与发光性质研究进展,对一系列苯二氧乙酸类配体稀土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研究,并以2,2',2”-三(邻羧基苯氧基)三乙胺(H3LI)为配体,合成了二元与三元稀
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制备方法的创新。开发简单、普适性高、可调控性强的合成路线,一直是高分子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水热法不仅具有操作简单、普适性强、适合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UV(utraviolet,紫外光)固化技术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开发出的一种全新的绿色技术,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该
有机小分子催化已成为除金属有机催化和酶催化外的第三种催化方法,它已日益成为合成复杂的手性有机分子的强有力的手段,如何根据反应来设计合适的催化剂是我们要考虑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