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树枝把是人们诱杀棉铃虫的一种有效手段,作者在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杨枝把诱蛾研究的基础上,对黑杨萎蔫叶片挥发性物质、棉铃虫雄性气味物质、花香化合物(花香气中的化合物)进行了诱蛾活性测定和引诱剂配方的设计,主要结果如下。萎蔫杨树枝把挥发性物质田间诱蛾活性测定。萎蔫黑杨枝把主要依靠挥发性化学物质诱集昆虫,作者发现水杨醛、丁香酚对蛾类起驱避作用,苯甲醛、苯甲醇诱集鳞翅目蛾类的效果较差,苯乙醛、苯乙醇起主要诱蛾作用;去掉水杨醛、丁香酚的配方诱蛾数量显著高于含有水杨醛、丁香酚的配方,并且是萎蔫杨树枝把诱蛾数量的 2 倍;通过具体化学物质诱蛾活性测定,对萎蔫杨树枝把诱蛾机理及其内在的化学机制有了新的认识。对田间棉铃虫种群雄性气味物质诱蛾活性测定。用气体吸附法和浸提法进行了成分收集测定,发现了和其它蛾类化学结构相似的雄性气味物质成分,并进行了活性测定;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和香豆素混合后在室内嗅觉仪中有较强的诱蛾活性,但田间诱蛾活性较差,可能由于作用空间较小;3,4-二甲基苯甲醛可以引起较强的触角电位反应,对乙氧基苯甲酸乙酯引起触角电位反应弱,二者诱蛾活性均较差。花香化合物诱蛾活性测定。对苯甲酸甲酯、苯甲酸乙酯、乙酸苯甲酯进行了室内和田间诱蛾活性测定,室内嗅觉仪测定发现乙酸苯甲酯诱蛾活性较强,而苯甲酸甲酯诱蛾活性小,田间试验同样表明乙酸苯甲酯诱蛾活性高于苯甲酸甲酯、苯甲酸乙酯。筛选出了效果较好的配方 AB,诱蛾总数达到了 706 头,基本代表了今年田间试验的结果,主要成分为苯乙醇、乙酸苯甲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