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河流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之一,与城市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近年来,由于城市用水量激增,加之污水的直接排放,导致河道水量急剧减少,水质恶化,部分河段甚至断流。而城市河流又因维护明水景观之需要,常常修筑闸坝,导致河流水动力降低,自净能力减弱。诸多河流,特别是流经城市的河流,自然属性的丧失是个普遍而又突出的问题,河流生态修复的问题日趋紧迫。本研究以重污染河流——长春市伊通河城市河段为研究对象,在资料收集与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河段污染水体的水文、水质特征,按照“近自然、多功能、高效益、可持续”的生态修复设计理念,选取自由大桥下游伊通河东岸4个天然泡塘为研究区,将“增活力、提能力、减污染、降风险”作为生态工程设计目标。本项研究所取的主要结论和成果是:1.在工程中采用玄武岩基质-植物栅栏系统、挺水植物群落构建、近自然溪流重建以及利用生物操纵塘等生物-生态技术措施组建的生态修复系统,对于河流水质的净化效果明显,同时为水生生物提供了栖息和产卵空间,发挥了增加生物多样性、美化河岸景观的功能。这些结果表明:“近自然、多功能、高效益、可持续”的生态修复设计理念在实践中是可行的,可作为生态修复的基本理念。2.所设计的生态工程系统,蓄水面积约45000m2,蓄水量约40000m3(为4个相连池塘的总面积和蓄水量),在进水量9000m3/d,滞留时间4.5d,水力负荷为0.2(m3/m2·d)的运行条件下,当进水口CODcr浓度为116.16mg/l(均值),出水口CODcr则降为28.01mg/l(均值),平均去除率约为76%,其波动范围为54%~94%间,运行期间经该系统处理后水中的CODcr浓度基本达到地表水的IV类标准。按照每天处理水量为9000m3计算,该试验系统每日可削减COD793.35kg,按系统运行6个月计算,预计可实现COD年削减量142.74t。氨氮监测数据显示去除率也超过50%。该系统还向市民展示了污水治理与生物系统的关系,成为开展直观有效的环保教育的载体,受到新闻媒体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