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融资是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关于这个问题,国外学者研究得较早,并得出了诸如MM理论及其修正、权衡理论、代理理论、优序融资理论、信号理论等各种较为成熟的理论。其中优序融资理论最为经典,并且也得到了国外学者实证结果的支持。该理论认为当企业面临资金需求时,通常会遵循内源融资—债务融资—权益融资这样的先后顺序。然而当部分中国的学者研究这一问题时,却发现了与优序融资理论完全相反的现象,即国内的上市公司在融资方式的选择上,通常遵守先股权融资,再债权融资,最后是内源融资这样一个顺序。 中国2005年以后,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推动了债券市场的发展、推出中期票据产品、开展中期借贷便利等,现在中国的企业是否还有股权融资的偏好? 本文的主要内容有: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研究框架及创新之处。第二章梳理了国外经典的企业融资顺序理论,综述了国外学者对于融资顺序实证研究的文献,同时对我国学者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融资顺序的文献进行综述。第三章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分别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证明出了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股权融资偏好。在第四章中,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试图找出股权融资的偏好的原因。本文使用的模型是Logit模型。本文将所有样本按照所处时期分为再融资高峰时期和相对低谷的时期,分别进行回归;又将所有样本按照是否有现金流缺口分为FCFF为正的上市公司和FCFF为负的上市公司,分别进行回归。本文的第五章是对全文的总结,不仅总结了全文的研究成果和观点,也指出了本次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和未来可以研究的方向。 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有:现阶段我国的上市公司依然偏好股权融资;国有股比重越高,上市公司越没有股权融资的偏好;上市公司会利用高峰时期投资者情绪乐观、股价高估进行再融资;FCFF为负的上市公司在选择是否再融资时会考虑税盾效应,而FCFF为正的上市公司不会考虑税盾效应,而是倾向于利用股价的高估再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