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问题是现阶段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它是以我国现阶段所处经济转型的历史阶段做为背景的,又表现出独特的民族地区发展规律。国外虽说在该领域研究较早,积累相当多经验,但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与所处国际背景与欧美国家大不相同,所以在实践中不能盲目照搬国外经验。其实,十年前国内就有学者针对民族地区开展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问题的研究,近年来有更多的机构和学者针对民族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并且多角度给出了有效的对策与建议。国家对此极为重视,近期发改委在《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缩小东西部经济实际差距”;《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把“建立机制对西部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进行有效补偿促进资源转型”作为发展西部民族地区,构建西部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全国已确定的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中,民族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有25个,数量占全国36%。民族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现有典型特征:一是整个工业占经济总值的比例比中东部地区更高;二是地理位置主要集中于我国中西部民族地区,此处是我国解放后三线建设期间国家重点开发区域,由于资源开采早,方式方法落后,经历时间长,民族地区的枯竭型产业问题相对更加严重;三是改革开放带来的与中东部地区的差距在拉大,不论是资金还是人才的流动,民族地区相对吸引力更弱。本文定位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通过定性方法分析民族地区产业特征,运用定量方法分析石嘴山市产业结构特征,环境评价等等。然后对石嘴山市进行了战略分析,提出战略方案,确保有效转型。 具体说,首先运用环境评价体系进行产业评价分析;然后对产业转型进行必要性分析,提出目标;并运用相关分析方法对石嘴山市进行产业现状及产业发展二维度评价,计算出各产业的现状分数和发展分数,在此基础上将改造过的 BCG矩阵与评价产业结合起来,确定了产业转型模式以及产业转型的战略方案,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