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东部十一省(市)是我国吸纳国际资本、承接全球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区,其累计引资额占到了我国引资总额的八成以上。外资无疑对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何利用好外资,如何充分吸收外资所带来的先进技术已成为东部地区各省(市)制定引资政策所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我国东部地区为研究区域,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并从吸收能力的角度分析了影响该地区技术外溢效应的各类因素。本文首先回顾了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理论与吸收能力理论,重点分析了吸收能力理论的引入对于解释技术外溢效应的国别(地区)差异所具有的关键作用,并构建了一个较为系统的吸收能力分析框架,包括引资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开放程度、人力资本水平、研究开发投入、市场竞争程度以及金融市场效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采用我国东部地区十一省(市)连续十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包含适应性预期的动态两部门模型(Feder,1982),对我国东部地区的技术外溢效应进行了量化,并以此为基础,对影响该效应的各吸收能力指标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外资企业的边际要素生产率略高于内资企业,并对内资企业产生了正向的技术外溢效应。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开放程度、研发能力和人力资本水平这四类吸收能力对于促进东部地区FDI技术外溢效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基于金融市场效率的吸收能力对FDI技术外溢效应形成了微弱的负面影响,说明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尚不完善,没有对内资企业吸收FDI先进技术起到正面的支持作用。本文的结论验证了已有文献关于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及吸收能力理论的经典论述,较好地吻合我国东部地区的引资实践,也对今后我国东部地区各省份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