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式博览建筑设计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8583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互动式建筑的众多建筑类型当中,最具有突出代表性的建筑类型为博览建筑。原因是其建筑本身就是一个可以将信息进行传递及接收的特殊建筑类型。故本文选择对互动式建筑进行深入研究,这对我们探讨未来博览建筑信息传播形式的可能性发展有着极其且深远的意义。互动式博览建筑设计研究是建筑学、交互设计学和互动理论的交叉研究课题。研究目的在于,剖析改变以往博览建筑信息被动传播模式的互动动因,把博览建筑设计的主体由物转向人,以人的体验为终点,以此扩展互动式博览建筑的设计策略,为深入探索今后博览建筑的设计发展方向做基础。从设计方面看,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使互动式设计遍布于设计方法的每一个阶段:从建筑方面上看,一种新的建筑形式——互动式博览建筑已经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互动式博览建筑是可以将建筑内部信息双向交互传递的系统,能够感受到受众的需要,察觉周围环境的变化,根据空间的条件特性,主动做出相应的回应与改变。博览建筑也因互动理念的加入具有了感觉,成为了会思考、可调试的生命体,能够与展示空间、展示物品及建筑内的受众做互动。论文运用跨学科交叉研究方法,对其基本理论、实验中的互动数据获取、互动设计策略构建、体验评价进行研究,初步搭建了互动式博览建筑的设计研究体系。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论文:首先,互动式博览建筑的互动特性基本理论研究,是在融合数字技术的建筑理论研究和互动式建筑设计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深度思考互动式博览建筑的基本理论问题,为后续的设计体系研究奠定理论基础。这部分研究提出了互动式博览建筑的涵义、定位、特点;从互动动因、互动手段、互动技术、互动行为四个角度,确定了融合数字技术后互动式博览建筑的研究基础;并将博览建筑的互动类型进行分类,分别是游客之间的互动、展示互动和展示空间的互动。这三部分也正是本文后续的三章核心内容。博览建筑中的游客互动研究,是在深入分析了博览建筑中的游客常见类型及互动方式的基础上,确立了游客互动的影响因素主要为游客的行为和感知。通过对J.Armand Bombardier博览建筑中的Idea Studio展厅实地调研,对游客的行为互动进行分析,收集并归纳总结三种类型游客的互动行为,由此确定游客行为塑造的互动关系。其次运用类比举例的方法,分析传统博览建筑与互动式博览建筑中视觉、听觉、触觉、嗅觉、联觉的体验对比,对游客的感知互动进行剖析。最后通过发掘游客必然行为、感官置换、单元模块变性、虚实共建的互动方法,确立基于游客互动的设计策略。博览建筑中的展示互动研究,是在现有互动设计理论及对展品分类、互动方式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地实验勘测、数据总结的方法,以展品为中心点,研究展品与游客之间、展品与展品之间、展品与展示空间之间的互动关系。分别对应的实验方法是基于Ergo Lab的互动设计分析、基于Fast-Surf算法的互动设计分析、基于Videogrammetry的互动设计评价分析。并将实验数据归纳整理,延伸出展示互动的两个设计策略:依据展示单元内的展陈内容进行空间环境设计、将展品本身作为划分空间的元素以此弱化空间界限。博览建筑中的空间互动研究,是在对互动空间的分类、互动方式、影响因素的研究基础上,按照互动理论的特征性质建立的博览建筑展示空间设计研究。这部分研究以空间设计的四条设计对策为前提,分别以体验互动、开放互动、混合互动、弹性互动为基础探讨加入互动理念后的博览建筑前后设计对比。总结设计对比后的经验归纳互动展示空间设计策略及空间的互动感营造,并结合具体实例来进行阐释与论证。总之,基于数字技术的互动式博览建筑设计研究通过将数字技术和互动理论与方法进行交叉融合,构建起互动式博览建筑的设计理论研究框架,并最终形成了博览建筑中三个互动分类的设计策略。这为互动式建筑设计领域增添了新的理论与方法,为建筑师利用互动理论进行建筑创新提供了智能化工具,也对互动式建筑的设计应用范围进行了拓展。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