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下腰痛女性肝肾亏虚型与血清性激素的相关性,评估下腰痛女性肝肾亏虚证与下腰痛女性血瘀型、健康女性的年龄、病程分布和性激素水平差异,找出下腰痛肝肾亏虚型的影响因素,优选肝肾亏虚型的客观化指标。方法:1.根据下腰痛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标准选择了肝肾亏虚型下腰痛女性40例,血瘀型下腰痛女性40例以及健康女性15例,分别作为肝肾亏虚组,血瘀组,健康组,进行血清性激素的测定。2.观测三组女性的血清性激素并进行秩和检验、多元类logistic回归分析、判别分析等统计学分析。结果:1.三组人群年龄无统计学差异;肝肾亏虚组与血瘀组病程有统计学差异,P<0.05,肝肾亏虚组病程时间明显长于血瘀组。2.三组人群在总体FSH、LH、E2、PRL、P水平上,P<0.05,皆有统计学差异;在总体T水平上无统计学差异。肝肾亏虚组与血瘀组中5项性激素皆有统计学意义,肝肾亏虚组FSH、LH明显高于血瘀组;肝肾亏虚组E2、PRL、P明显低于血瘀组。肝肾亏虚组与健康组中5项性激素中FSH、LH、E2有统计学意义,PRL、P无统计学意义,肝肾亏虚组FSH、LH明显高于健康组,肝肾亏虚组E2明显低于健康组。血瘀组与健康组5项性激素中FSH、P有统计学意义,LH、E2、PRL无统计学意义,认为血瘀组FSH低于健康组,血瘀组P明显高于健康组。3.进行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α=0.1,肝肾亏虚组的影响因素中,FSH的P值=0.084<0.1,E2的P值=0.077<0.1,其余性激素P值无统计学意义,性激素FSH、E2可以纳入回归方程,说明FSH和E2是女性下腰痛肝肾亏虚型的主要影响因素,由于FSH所对应Exp(B)=OR=1.208>1,P=0.089,故说明FSH含量的升高可能增加女性下腰痛肝肾亏虚型的发生;E2所对应Exp(B)=OR=0.865<1,P=0.077,故说明E2含量的上升可能减少女性下腰痛肝肾亏虚型的发生,FSH与E2在影响女性下腰痛肝肾亏虚型的发生上呈相反的趋势。血瘀组的各影响因素中,T的P值=0.038<0.1,其余性激素P值无统计学意义,T可纳入回归方程,说明睾酮是女性下腰痛血瘀型的主要影响因素,由于睾酮所对应Exp(B)=OR=0.835<1,P=0.038,故说明T含量的升高可能减少女性下腰痛血瘀型的发生。4.非标准化判别系数:Y=-1.119-0.084E2+0.076FSH+0.046T,E2对于判别属于肝肾亏虚组或血瘀组的权重较高。Fisher’s判别函数Y1代表肝肾亏虚组,Y1=-36.37+1.101E2+1.292FSH+0.628T;Y2代表血瘀组,Y2=-33.527+1.314E2+1.1FSH+0.511T;判别FSH对于肝肾亏虚组权重较高,判别E2对于血瘀组权重较高。通过综合两类判别,E2为下腰痛肝肾亏虚证或血瘀证的重要判别指标。结论:1.肝肾亏虚组患者病程明显长于血瘀组。2.肝肾亏虚女性下腰痛患者FSH、LH高于血瘀型,E2、PRL、P低于血瘀型;肝肾亏虚女性下腰痛患者FSH、LH明显高于健康人群,E2明显低于健康人群;血瘀型下腰痛患者FSH低于健康人群,P明显高于健康组。3.FSH与E2是女性下腰痛肝肾亏虚型的主要影响因素。FSH含量的升高可能增加女性下腰痛肝肾亏虚型的发生;E2含量的上升可能减少女性下腰痛肝肾亏虚型的发生,FSH与E2在影响肝肾亏虚型的发生上呈相反的趋势。4.T含量的升高可能减少女性下腰痛血瘀型的发生。5.FSH对于判别肝肾亏虚组权重较高,E2对于判别血瘀组权重较高;而对于区分肝肾亏虚组或血瘀组,E2的权重较高。结合两种判别方式提示E2为判别肝肾亏虚下腰痛与血瘀型下腰痛的主要性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