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引起的,该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是有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也是至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RNA病毒。该病毒编码四种结构蛋白(纤突蛋白S、膜蛋白M、核蛋白N以及小囊膜蛋白E),长期以来人们对S、M、N蛋白研究的较多,而对于小囊膜蛋白E的研究较少,国内更几乎为空白。 E蛋白是由mRNA3的第三个ORF编码的,分子量为12.4KD,其与M蛋白协同作用,形成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VLP),后者在IBV的粘膜免疫中发挥功能。在病毒的复制过程中,E蛋白参与VLP形成和病毒出芽,近来又发现E蛋白在IBV感染后期的细胞中非常丰富,推测该蛋白与细胞凋亡有关。 本研究旨在将IBV M41株的E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GEX-6P-1中,将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用IPTG诱导表达。并且用纯化的空载体转化菌(pGEX-6P-1+BL21)表达的GST标签蛋白免疫小鼠,制得多克隆抗血清。用制备的血清来检测表达的GST-E融合蛋白及其活性,用以探索IBV E基因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中的高效表达。另外用表达的GST-E融合蛋白应用Western Blotting来检测IBV感染SPF鸡体内的抗IBV E蛋白抗体,用以探索它在病毒检测中的应用前景。同时选取了不同血清型的IBV毒株的E蛋白碱基和氨基酸序列进行对比,为日后对IBV E蛋白的深入研究提供前提条件。另外,对不同类型的冠状病毒的E蛋白碱基和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以期分析各群冠状病毒的同源性,为冠状病毒E蛋白的研究提供线索。 本研究结果:成功构建pGEX-6P-1-E表达载体后,用IPTG诱导重组载体转化的BL21(DE3)菌,产物经SDS-PAGE检测,发现其在38.4KD处有高效表达,表明E蛋白(分子量约为12.4KD)已与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大小约为26KD)成功的融合并表达。用自制的GST多克隆抗血清对重组载体表达产物进行Western blotting活性检测,在38.4KD处有反应带,说明表达的蛋白具有反应原性。用GST-E作抗原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感染SPF鸡体内的抗IBVE蛋白抗体,发现IBV病毒感染后5天就可检测到抗E蛋白的抗体,10-14天仍可检测到该抗体,直到第21天无法检测到抗E蛋白的抗体。对各型IBV E蛋白基因碱基和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发现,虽然各IBV有组织嗜性的差异,但是其E蛋白的序列还是比较保守;对不同冠状病毒毒株的碱基和序列分析表明,冠状病毒的基因型和它的抗原性分型相同,都是将现有冠状病毒分成四个组,SARS作为新型的冠状病毒,单独成群。IBV和TCoV与其它的冠状病毒的同源性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