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伴关系是幼儿阶段除亲子关系之外另一个重要的人际关系,但是父母是不能取代同伴的。朋友作为“特殊”同伴对幼儿来说更是不可缺少的,国内外也已经证明,交朋友对于幼儿的重要价值。然而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幼儿园仍然采用同龄编班的教育组织形式,严格依据年龄来分班,这使得幼儿的交友对象比较单一。随着国外混龄教育理论的影响,我国也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混龄教育形式,尤其像蒙台梭利混龄教育形式,它将不同年龄的幼儿编在同一个班级里共同生活和学习,这种连续性混龄班使幼儿既可以与同龄幼儿交友,也有与异龄交友的机会,这提供了更有利于幼儿交友的自然生态环境。查阅文献也发现,我国学者注意到了混龄教育的价值,也对于混龄教育背景下的同伴关系关注比较多,但可能基于我国特殊的国情“间断性混龄”的组织形式较多,以致于对于幼儿的交友研究比较薄弱,尤其是在这种连续性混龄班常态下的幼儿交友的质性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在借鉴人种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选取成都市某幼儿园的一个连续性混龄班作为研究个案,根据以往关于学龄儿童的交友研究确定了本研究的维度,深入班级进行观察,以质性研究为主,辅助量化手段进行分析。首先通过好朋友限定提名法结合老师确认的情况下描述和分析了该混龄班的交朋友关系现状,让人们看到了混龄班的整体交友关系;然后根据交友现状,选择互选为朋友的幼儿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观察,并辅助访谈法、实物分析法,对混龄班幼儿交友的原因、行为类型和交友过程中的冲突这几个维度进行了研究,并就其中的交友原因和行为类型进行了分类和归纳,针对同龄和异龄幼儿交友出现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也呈现了幼儿交友中的一些特殊案例,从而让人们更具体地了解幼儿的交友。通过以上研究展现了混龄教育背景下幼儿交友的“原貌”,研究结果发现:1.混龄班幼儿交友关系呈现普遍性、集中性,多样性、复杂性以及差异性的特点,尤其是同龄和异龄交友存在较大差异;2.外貌、个性、幼儿的“友善”表现、空间距离和玩伴因素是幼儿交友的主要原因,同龄和异龄幼儿的交友原因上有一些共同性;3.混龄班幼儿交友的行为类型主要包括物质分享型、精神分享和安慰型、共同活动型、互相关注和模仿型、互相帮助型这几种,其中同龄和异龄的交友行为有各自的独特性;4.混龄班幼儿之间的冲突类型涉及到空间位置的争抢、玩具材料的争夺、工作成果的破坏和行为不当而引起,冲突情形分分合合、反复曲折,而且异龄朋友的冲突相对本班同龄幼儿来说较少出现,朋友之间的冲突似乎比非朋友之间更容易解决。最后,研究者针对研究结果并结合观察中的一些深切感受总结了一些观点进行了讨论,并基于研究中发现的现象和问题提出了几点促进混龄班幼儿交友尤其是异龄幼儿交友的建议,为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