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试验研究饥饿和再投喂两个生理过程中虎龙斑幼鱼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及肠道微生物变化情况。采用单因子实验设计,设试验组(饥饿-再投喂)和对照组(正常投喂),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饲喂平均初始体质量为(74.16±12.08g)的虎龙斑60天,其中前30天为饥饿期,试验组鱼体进行饥饿处理,对照组鱼体保持正常饱食投喂,后30天为恢复投喂期,试验组鱼体恢复投喂30天,对照组鱼体仍保持饱食投喂。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研究饥饿和再投喂两个生理过程中虎龙斑幼鱼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及肠道微生物变化情况。采用单因子实验设计,设试验组(饥饿-再投喂)和对照组(正常投喂),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饲喂平均初始体质量为(74.16±12.08g)的虎龙斑60天,其中前30天为饥饿期,试验组鱼体进行饥饿处理,对照组鱼体保持正常饱食投喂,后30天为恢复投喂期,试验组鱼体恢复投喂30天,对照组鱼体仍保持饱食投喂。通过检测鱼体体长、体重、肠道消化酶活性、血清抗氧化酶活性、血清脂质含量、脾脏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及肠道微生物群等指标,分析得到以下结果:1.在生长性能的方面,饥饿后再投喂会显著影响鱼体的各项生长指标(p<0.05),试验组鱼体的摄食率(F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试验组鱼体的摄食率在试验结束时达到11.19%左右;而试验组鱼体的末体重(Final body mas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实验结束时试验组鱼体平均体重达到144.51g,对照组鱼体平均体重达到178.09g;试验组鱼体的特定生长率(SGR)、肥满度(CF)和增重率(WGR)均低于对照组,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2.在营养成分的方面,饥饿显著影响鱼体肌肉中的营养成分(p<0.05),在饥饿期,试验组鱼体肌肉中的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其中试验组鱼体肌肉中的脂肪含量为0.97%,对照组鱼体肌肉中的脂肪含量为1.57%,试验组鱼体的水分含量显著升高(p<0.05),其中试验组鱼体肌肉中的水分含量为80.32%,对照组鱼体肌肉中的水分含量为76.88%;在恢复投喂期,再投喂能恢复鱼体肌肉的脂肪水平,试验组鱼体肌肉中的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并且含量达到1.54%,试验组鱼体肌肉中的水分含量显著下降(p<0.05),其含量为76.29%。对照组鱼体肌肉中的营养成分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3.在消化酶的方面,饥饿显著影响鱼体肠道消化酶的活性(p<0.05),在饥饿期,试验组鱼体肠道的淀粉酶、脂肪酶和蛋白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其中淀粉酶的活性下降最低点为0.11(U/mg*prot),脂肪酶的活性下降最低点为25.75(U/mg*prot),蛋白酶的活性下降最低点为5.94(U/mg*prot);再投喂会显著提高鱼体的消化酶活性,在恢复投喂期,试验组鱼体肠道脂肪酶的活性均显著性升高(p<0.05),其中脂肪酶和蛋白酶活性均先升高后缓慢下降,分别达到最高点为36.20(U/mg*prot)和14.41(U/mg*prot),而试验组鱼体肠道淀粉酶活性缓慢升高,达到最高点0.21(U/mg*prot)。对照组鱼体肠道消化酶活性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4.在血清生化指标的方面,饥饿显著影响鱼体血清脂质水平(p<0.05),在短期饥饿期(15天),试验组鱼体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脂(TG)含量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在长期饥饿期(30天),试验组鱼体血清中HDL-C、LDL-C和TG含量显著性下降(p<0.05),其中TG含量下降为9.29(mmol/m L),HDL-C和LDL-C含量分别下降至最低点1.41(mmol/m L)和1.07(mmol/m L),;在恢复投喂期,再投喂会提高鱼体血清脂质水平(p<0.05),试验组鱼体血清中HDL-C含量先升高后降低(p>0.05),而LDL-C含量则缓慢升高。对照组鱼体血清中HDL-C、LDL-C和TG含量均没有显著差异变化(p>0.05)。5.在非特异免疫的方面,饥饿显著影响鱼体的非特异性免疫(p<0.05),在饥饿阶段,相比对照组,试验组鱼体血清中的超氧化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溶菌酶(LYM)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先显著性升高后显著性降低(p<0.05),试验组中鱼体脾脏中IL-17和IFN-γ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再投喂会显著提高鱼体的非特异性免疫(p<0.05),在恢复投喂阶段,试验组鱼体中SOD、GPX、LYM和CAT的活性逐渐增加(p<0.05),在恢复投喂15天后,试验组中虎龙斑脾脏中IFN-γ和IL-1β的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而在恢复投喂30天后鱼体脾脏IFN-γ、IL-1β和TNF-α的表达显著性减少(p<0.05),恢复到对照组水平。实验过程中,对照组鱼体血清中的抗氧化酶活性和脾脏中免疫基因的表达均没有显著变化(p>0.05)。6.在肠道微生物的方面,饥饿能显著影响鱼体的肠道微生物群的丰度和种类(p<0.05);再投喂能一定程度补充鱼体的肠道微生物群的丰度和种类,在恢复投喂期,试验组鱼体肠道微生物群的丰度和种类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其他文献
泰拉霉素是一种半合成的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自其被研究发现后,于2008年获得我国农业部的批准,允许其用于动物疾病的防治。泰拉霉素也因此被广大兽医临床工作者所熟知,泰拉霉素对于防范和控制一些生产动物,如猪、牛和羊等的呼吸系统病原菌感染具有重要作用,且其治疗效果与传统的大环内脂类抗生素相比具有更显著的优越性,即具有单次注射给药,可快速达到峰值浓度,且持续时间更长的优势。而在国际社会中,猪传染性胸膜肺
传统印度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为辣木科(Moringaceae)辣木属(Moringa)多年生落叶木本植物。起源于印度北部,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国家,我国主要集中引种栽培在海南、两广、云南、四川和福建等地。辣木生长速度快,其叶富含蛋白质、各类维生素、矿物质(钙、钾、铁)、氨基酸等成分。因此,利用辣木枝叶作饲料可有效缓解我国蛋白质饲料资源紧缺的现状,提高畜禽动物产品的产
火炬松是广东省松树商品林中一种综合利用价值较高的经济树种,富含优质的松脂。产脂量已成为火炬松当前遗传改良阶段的重要目标性状之一。本研究以23年生火炬松第一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26个家系和5年生的火炬松嫁接株为材料。选择经过基因芯片技术初步筛选确认的9个与产脂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BT-10-B1、BD-2-B9、BT-14-C2、BD-2-D3、BD-3-E8、BT-3-F9、BT-10-F12、B
黄梁木(Neolamarckia cadamba)又名团花树,隶属茜草科(Rubiaceae)团花属(Neolamarckia)常绿大乔木,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和我国华南地区。黄梁木不仅能作为用材树种,同时具有药用价值,有治疗眼睛感染、皮肤疾病、消化不良以及牙龈出血、口腔炎、咳嗽、发烧、贫血和胃痛等一系列药理功能。基因表达分析在生命科学的众多研究领中已被广泛应用,在发现和预测新的基因及其功能、了解基因
β-地中海贫血(β-Thalassemia)是由于人类β珠蛋白基因发生突变,以致用以合成血红蛋白的β珠蛋白肽链合成减少或者完全不能合成,导致红细胞内α珠蛋白肽链和β珠蛋白肽链比率失衡,使得红细胞溶解速率加快的一种遗传性溶血性血红蛋白病。目前,只有极少数患者进行与之相匹配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才能获得有效治疗,大多数病患只能通过输血治疗来减缓病程的发展,但易造成铁超载而使得机体脏器及内分泌腺等严重受损。β
杜鹃三节叶蜂Arge similis Vollenhoven(Hymenoptera:Argidae),主要危害杜鹃科(Ericaceae)植物,国内外对此虫研究很少。本研究从杜鹃三节叶蜂幼虫分龄,生物生态学特性,短时高温和饲养密度对幼虫、蛹生长发育的影响,成虫对寄主植物挥发物的电生理反应等方面对杜鹃三节叶蜂进行了研究,旨在为今后防治方法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通过对幼虫头壳宽、体宽和体长的测量试验研
生物体在有氧代谢过程中会产生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在正常情况下,活性氧的产生和抗氧化过程之间存在着平衡。然而,当生物体处于不良环境,例如高温,生物体中活性氧大量产生导致氧化损伤程度增加并引起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OS)。在长期进化中,生物体产生了由非酶类和酶类抗氧化物质组成的复杂防御系统。其中,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
土栖白蚁在地下建筑巢穴和蚁道,与土壤及土壤微生物的关系密切。此前的研究表明,木腐菌对白蚁具有吸引作用。然而,土壤真菌与白蚁的关系尚未研究。此外,在设置地下诱饵装置诱集白蚁时发现,白蚁常将土搬运到诱饵装置内,但白蚁这一行为的生物学意义尚不清楚。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对土壤及土壤微生物对土栖白蚁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土壤真菌(木霉)对两种白蚁影响的研究:采用双向选择性试验,用商品化的哈
目标快速自动检测与精准识别是计算机视觉领域重要的基础性课题,也是当前家畜智能化养殖的核心技术之一,及时精准定位和识别奶牛个体是后续单产水平、疾病预警、养殖效益以及福利水平等智能分析的重要基础。本论文以开放复杂环境下的奶牛为对象,构建深度学习模型,开展牛脸自动检测与识别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基于不同图像采集设备(如数码相机、手机等)收集整理不同养殖环境、季节、天气、时段、批次奶牛生理活动期的数据
现有的宏微驱动通常采用宏驱动与微驱动相互独立和叠加的方式,使用音圈电机和压电电机共同驱动,引起系统体积庞大、结构复杂、不易集成化,因此需要在前人研究的精密定位系统的基础上,研究一种结构简单、易于集成的新型精密定位系统。V型超声电机起制动特性快、输出功率大、无电磁干扰和断电自锁等优点,与现有宏微驱动控制平台比较也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易于集成化和控制等特点。鉴于此,本文利用V型超声电机作为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