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仰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心理现象,是人们价值观念的一种基本形式,是人类在生活实践中对某种观念、理论、对象的信奉,并把它看作具有终极的价值以此作为自己精神寄托的强烈情感和坚定追求。没有信仰是不可想象的,黑格尔说:“就像一座庙,其他各方面都装饰得富丽堂皇,却没有至圣的神那样。”[1]没有至圣的神灵,就没有敬畏之心,也就没有了信仰,没有信仰也就没有了道德约束,人与人之间就是交易和争斗。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人们的创造热情高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但是这也不可避免地给人们固有的思想观念带来了冲击和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多元碰撞,出现了一些混乱,人们总被一种精神“不在家”的感觉困扰着。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在于人们价值观念的混乱和文化的缺失。因此,我国的文化建设问题引起了党、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极为重要的内容。所以,当前我们研究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问题是一个时代的课题。首先,信仰是人的本性。在分析信仰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人与信仰的关系问题。信仰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心理现象,是由信仰主体、信仰客体和信仰中介三个部分组成的,具有实践性、社会性、统摄性和超越性的特征。在人与信仰关系的问题上,依次从信仰的统摄性与人的精神世界的建构、信仰体现人的超越性和信仰是人对自身生存意义的终极关怀这三个方面来论述的,进一步体现人与信仰的密切关系。其次,文化建设的根本在于信仰的确立。这部分是从文化对人生存的意义和信仰与文化的关系两个方面来阐述的。文化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的。文化是人化的结果,文化是人生存的基本条件。信仰作为文化的中枢,在文化中处于核心的地位。所以,在整个的文化建设中把握住了信仰就把握住了文化的灵魂所在,正因为此,信仰构成了文化建设的根本环节。再次,信仰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中的功能。这个部分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述的:信仰具有传承传统文化的功能,面对我国的传统经典文化的失范现象,展示信仰所具有的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作用;信仰具有精神家园的建构功能,精神家园作为一种信仰,是一种精神终极的归宿,具有某种信仰的人就找到了心灵的家园;信仰具有理想人格的塑造功能,信仰在人的精神世界中占据统摄的地位,因而具有某种信仰的人就表现出该信仰所具有独特的精神气质,这说明信仰对人格具有直接的塑造作用。最后,树立科学信仰以促进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途径。这部分是在分析了当代中国信仰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树立科学信仰的途径,来促进先进文化的建设。分析当代中国的信仰现状主要是从主导信仰的日趋淡化、信仰呈现多元化趋势和信仰倾向功利化这三个方面来论述的。树立科学信仰的途径是从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自身建设、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信仰的当代价值、合理引导“一元主导、多元和谐”的信仰文化和正确把握信仰与文化的关系,促进先进文化的建设这四个方面来论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