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省是我国的产煤大省,煤炭在开采过程中会产生煤矸石,而煤矸石中含有的重金属元素在不恰当的管理条件下会对环境会产生影响。本文结合收集到的山西省不同产煤区域煤矸石的化学组成和重金属元素的淋溶试验浸出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模块中地统计学技术,对不同产煤区的煤矸石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空间差异性进行分析。基于对煤矸石中重金属的淋溶浸出实验数据资料的分析,探讨了六种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规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山西省不同产煤区所产煤矸石的化学组成存在差异,但全省煤矸石的化学组成均以SiO2和Al2O3为主。2.山西省所产煤矸石的淋溶浸出液大都呈中性和偏碱性。3.山西省煤矸石中重金属含量都较小,基本不具有浸出毒性。相较之下,山西省各地煤矸石所含重金属中,Cd和Pb的浸出含量较大。4.山西省所产煤矸石中各种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各具特点,如Cr、Hg,同是东南部含量高,向西北部方向则显示出含量降低的分布趋势,在空间上呈现条带状渐变分布;Zn在中部和东南部含量较高,Cu则是南高北低的分布状态,大致呈现地域性差异;而Pb和Cd的含量则呈现斑块状零散分布,在各区域内其含量没有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5.山西省东南部产煤区煤矸石中重金属的含量普遍较高,长治和晋城地区的煤矸石中Cr、Hg、Zn的含量在山西省区域内都是最高的,因此对矿区煤矸石堆积场在淋溶过程中可能浸出的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监测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