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针刺得气与非得气治疗对慢性紧张型头痛(Chronic tension-type headache,CTTH)的临床疗效和脑功能的影响,同时探究临床疗效与脑功能的关系,为针刺得气与非得气的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临床研究部分招募CTTH患者67例,CTTH患者被随机分配到针刺得气组33和非得气组34例。CTTH患者的治疗用穴为百会和双侧风池、太阳、合谷、太冲。针刺得气组采取深刺,非得气组采取浅刺,治疗疗程共8周,前4周每周治疗3次,后4周每周治疗2次,共接受治疗20次。进行针刺治疗前、治疗4周和治疗8周采集患者头痛相关临床指标,包括头痛发作天数(d)、头痛持续时间(h)和头痛程度。并对比针刺得气组与非得气组患者上述临床指标的差异,以观察针刺得气与非得气治疗是否存在疗效上的差别。2、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fMRI)研究部分招募CTTH患者30例,随机分配到针刺得气组16例,针刺非得气组14例。CTTH患者的治疗用穴、针刺方法、治疗疗程、临床观察指标与临床研究部分相同。此外,在针刺治疗前和治疗结束(第8周),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fMRI扫描。同时招募与CTTH患者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受试者17例,进行fMRI扫描1次。进行统计分析的脑功能指标包括:(1)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ReHo变化。(2)脑功能-病情相关分析:将CTTH患者的反映病情特征的指标与ReHo值进行相关分析,以探究病情程度与脑功能改变是否存在相关关系以及相关的程度。(3)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分析:将CTTH患者与健康受试者之间ReHo存在显著差异的脑区,作为功能连接分析的种子点进行功能连接分析。(4)头痛症状改善-脑功能变化相关分析:将两组患者的头痛临床指标变化值与脑功能活动变化值进行相关分析,观察头痛指标变化与脑功能改变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及相关的程度,以探究针刺得气与非得气治疗的关键调节脑区。结果:1、临床研究部分(1)除外脱落病例,最后共有61名CTTH患者纳入统计分析,其中得气组31例,非得气组30例。基线期数据分析提示,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病程、焦虑和抑郁评分、头痛发作天数、头痛持续时间、头痛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基线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针刺得气感(MASS评分)比较显示,针刺得气组的得气感明显高于非得气组,两组比较显示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3)两组疗效比较显示,与针刺非得气组比较,得气组治疗4周、治疗8周时的头痛发作天数(d)显著低于非得气组(P<0.01),治疗8周时的头痛持续时间(h)显著低于非得气组(P<0.01);但治疗4周时的两组头痛持续时间(h)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8周时的两组头痛程度比较亦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2、fMRI研究部分(1)除外头动过大、影响fMRI数据分析的数据,最后共有27名CTTH患者的fMRI数据纳入统计分析,其中得气组14例,非得气组13例。(2)基线期数据分析提示,针刺得气组与非得气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病程、焦虑和抑郁评分、头痛发作天数、头痛持续时间、头痛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CTTH患者与健康受试者基线期数据比较显示,患者与健康受试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基线具有可比性。(3)两组患者针刺得气感(MASS评分)比较显示,针刺得气组的得气感明显高于非得气组,两组比较显示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4)基于ReHo的分析结果(1)CTTH患者治疗前与健康受试者相比,ReHo值显著增高的脑区是左侧小脑上叶、右额叶直回、左丘脑背内侧核、左枕叶距状裂,ReHo值显著降低的脑区是左颞上回。(2)针刺得气组CTTH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ReHo值显著增高的脑区是右侧颞中回、颞下回,左侧颞中回、颞下回,ReHo值显著降低的脑区是左枕中回、右小脑后叶。(3)针刺非得气组CTTH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ReHo值显著增高的脑区是左海马旁回、左丘脑背内侧核、左纹状体,ReHo值显著降低的脑区是左前扣带回。(4)基于ReHo的病情与脑功能活动的相关分析CTTH患者的病程与左枕叶距状裂的ReHo值与呈正相关的关系(r=0.417,p=0.038),即CTTH患者的病程越长,左枕叶距状裂的ReHo值越高。其他头痛指标(头痛发作天数、头痛持续时间、头痛程度)与其他脑区的ReHo值均未见相关关系。(5)基于FC的分析结果(1)以左枕叶距状裂为种子点,CTTH患者与健康受试者比较,FC增高的脑区为右侧脑桥、右楔前叶、左顶上回,未见FC减低的脑区。与治疗前比较,针刺得气组CTTH患者治疗后FC增高的脑区为延髓头端腹内侧核团(RVM),FC减低的脑区是右额内侧回;针刺非得气组患者治疗后FC增高的脑区为右梭状回、左额中回,未见FC减低的脑区。(2)以左丘脑背内侧核为种子点,CTTH患者与健康受试者比较,FC增高的脑区为左侧缘上回、中脑,未见FC减低的脑区。与治疗前比较,针刺得气组CTTH患者治疗后FC增高的脑区为左小脑后叶,未见FC减低的脑区;针刺非得气组患者治疗后FC增高的脑区为左角回,未见FC减低的脑区。(6)头痛指标改善与脑功能变化相关分析针刺得气组治疗8周的头痛减少天数与左侧枕中回的ReHo变化值呈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561,p=0.037;但与头痛减少时间、头痛减少程度均未发现相关性,p>0.05。针刺非得气组治疗8周的头痛减少程度与左海马旁回的ReHo变化值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709,p=0.022;但与头痛减少天数、头痛减少时间均未发现相关性,p>0.05。针刺得气组、非得气组治疗8周的各头痛指标改善值和以左距状裂、左丘脑背内侧核为种子点的FC变化值均未发现相关性,p>0.05。结论:1、深针刺治疗产生的针感(MASS评分)明显强于浅针刺治疗产生针感,MASS量表能够显著评价和区分这两种不同刺激手法所产生的针感。2、与针刺非得气组比较,在头痛发作天数(d)方面,针刺得气组治疗4周即可出现显著性差异,治疗8周时亦具有显著性差异;在头痛持续时间(h)方面,治疗8周才呈现显著性差异;在头痛程度方面,治疗4周和8周均无显著性差异。因此,与针刺非得气治疗相比,针刺得气治疗的优势在于减少头痛天数,其次是减少头痛时间,而对于改善头痛程度,则未显示出治疗优势。3、左枕叶距状裂和左丘脑背内侧核是CTTH患者与健康受试者相比ReHo值存在显著性差异的脑区,且前者与CTTH的病程呈正相关,后者是针刺得气治疗作用的关键脑区。左枕叶距状裂―右侧脑桥、左枕叶距状裂―体感皮层(右楔前叶、左顶上回)、左丘脑背内侧核―体感皮层(左缘上回)以及左丘脑背内侧核―中脑是CTTH患者与健康受试者相比功能连接增高的脑区。左枕叶距状裂―延髓头端腹内侧核团(RVM)是针刺得气治疗作用的关键功能连接脑区。4、针刺得气治疗减少头痛天数的作用与其降低左侧枕中回的神经活动同步性有关,针刺非得气治疗减少头痛程度的作用与其提高左侧海马旁回的神经活动同步性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