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居世界首位,但高等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制度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创新型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也需要良好的综合素质,高校学生交往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其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性格的完善,而且可以使其更好地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和融入团队合作。物质空间环境是交往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以信息时代高校交往空间营造研究为题,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对高校交往空间进行探究。本文有四个需要把握的重点:信息时代是论题研究的时代背景和大环境,高校界定了交往活动的范围和主体,交往空间是核心的论点,最终归结到空间这个基本问题。本文从历史纵向的角度梳理了国内外高校交往空间的发展历程,对交往空间进行宏观的认识。与西方先进国家相比,我国高校交往空间存在信息化支撑不够、交往空间层次化缺失、建筑决定论思想严重等问题。信息时代高校交往空间相关理论的研究从高校学生交往行为、环境心理学和行为心理学以及建筑学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得出了高校学生交往行为的内容、方式、特点等,并对相关心理学的要点进行重点分析,如小群体行为、人际距离、个人空间、地域空间、私密性等,建筑学范畴的理论研究以经典的《交往与空间》和《外部环境设计》为主,同时关注信息时代的空间研究新理论。重点研究了信息网络时代人们的生活变化,和由此带来的空间的界限消解、人性化和个性化的变化趋势,综合归纳出信息时代高校交往空间的特征——时段性和模糊性、渗透性和叠加性、个性化和微型化、智能化和交互化。同时结合时代特点,兼顾交往空间现状和调研案例,提出信息时代高校交往空间营造及更新的若干原则。在具体空间的营造上,按照位置、围合要素和与建筑的关系,将交往空间分为“两个大类、四小类”,即外部交往空间和建筑内部交往空间,外部交往空间包括公共开敞空间和建筑附属外部空间,建筑内部交往空间包括一般性交往空间和特定交往空间。对每一个子空间的营造研究,根据营造与更新的原则,按照相似的论述结构,从其空间特性与交往属性和营造与更新要点两个方面进行。最后对研究成果及创新点进行总结,并对高校交往空间的发展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