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中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与产酶特性的初步探究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界污水的污染主要来自秸秆落叶,处理往往只能靠打捞,费时费力。自然界污水的污染主要来自秸秆落叶,处理往往只能靠打捞,费时费力。纤维素是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其降解方法有很多,但生物降解纤维素,不仅对环境无污染,更重要的是可以充分利用纤维素。多种微生物已被发现能产生纤维素酶,但真正高效产酶的菌种还不多,而且性能还不够稳定。当今,在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人口的增长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等方面的原因,全球的能源需求在不断地増加。由此,产生的问题,比如,全球变暖,石油的消耗以及能源安全等,都在促使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在加快代替能源研究等方面做出努力。目前,对于生物燃料这一领域,纤维素乙醇的开发研究利用方面己经成为了各个科研工作者的研发热点,在自然界中的生物资源,纤维素,是普遍认为的比较廉价并且最大最丰富的资源之一,它主要由纤维素等三种成分构成。该课题旨在从污水中筛选出具有高效降解纤维素能力的菌株,通过鉴定确定菌株类型,进一步研究菌株的产酶特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曲阜师范大学附近的水沟,造纸厂,养殖畜牧场等地取得污水,筛选到2株具有较强纤维素降解能力的菌株。在富集中用赫奇逊培养基筛选到有不同滤纸片降解能力的菌株,将其按照降解能力分组;将富集得到的菌株用刚果红染色的方法进行初筛,得到透明圈大于1.00 cm的菌株10株;从初筛得到的10株菌株中挑选5株透明圈大于2.00 cm的菌株进行羧甲基纤维素钠以及滤纸酶活的测定,复筛得到2株酶活较高的菌株,分别命名为T33和X31;采用革兰氏染色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菌株T33为代尔夫特菌(Delftia lacustris),菌株X31为链霉菌(Streptomyces phosalacineus)。2.通过生长曲线的测定,发现T33培养到40 h时进入对数生长期,而X31菌株却需要4天;通过菌液上清的测定初步确定2株菌所产的酶均不是胞内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2株菌的最佳碳源为羧甲基纤维素钠以及羧甲基纤维素钠用量的范围,最佳氮源为酵母粉,以及pH,温度,转速;通过响应面试验设计以及实际操作情况最终确定了菌株T33的最佳产酶条件:碳源为羧甲基纤维素钠,氮源为酵母粉,培养条件为pH 6.50,碳源浓度9.10 g/L,温度28.00℃,转速160.00 r/min;菌株X31的最佳产酶条件为:碳源为羧甲基纤维素钠,氮源为酵母粉,培养条件为pH 7.00,碳源浓度10.30 g/L,温度为30.00℃,转速为170.00 r/min。3.通过纤维素刚果红试验以及酶活测定试验,确定2株菌有降解纤维素的能力。T33滤纸酶活的结果为:优化后菌株滤纸酶活为1.95 U/mL,比优化前的(1.26 U/mL)提高54.76%;菌株X31滤纸酶活的结果为:优化后菌株滤纸酶活为2.25 U/mL,比优化前的(1.40 U/mL)提高60.71%。4.通过室内室外的初步应用,确定2株菌对滤纸以及玉米秸秆均有降解作用。
其他文献
女性假两性畸形是一种性分化异常疾病,我科最近收治了1例,现报道如下.
推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是新世纪新阶段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中小企业的迅猛发展及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不断加大,其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