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明确泡桐人工林养分吸收分配规律与土壤养分特征,以期为科学的施肥提供理论基础,为湖南省泡桐人工林的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通过对不同林龄泡桐人工林的4种林龄和次生林对照各设置四块标准地,共20块标准地,测定样地内土壤35项物理、化学、酶活性指标和微生物生物量指标,及泡桐林各器官:根、干、枝和叶12项养分指标,并采用标准木法,调查不同林龄泡桐林各器官生物量,运用因子分析、典型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等开展泡桐人工林养分吸收分配规律与土壤养分特征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随着林龄的增加泡桐林胸径、树高、各器官干生物量逐渐增大,其中树干生物量占很高比重。1年、3年、9年和12年生泡桐林总生物量平均分别为1.28kg/株、16.87kg/株、72.22kg/株、100.42kg/株,其中树干所占比重最大分别为57.68%、57.68%、59.38%和59.49%。(2)不同林地之间泡桐林各器官:根、干、枝和叶的养分指标:碳、氮、磷、钾、钙、镁、硫、铁、锰、铜、锌和硼的含量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泡桐林各器官中养分储量碳和氮的吸收累积最高,随着林龄的增加,各器官养分的吸收累计量不断增加,从总体上看,不同林龄泡桐林养分的吸收累积量顺序相同,均为碳>氮>钙>钾>磷>铁>锌>锰>铜>硼>镁>硫。(3)泡桐人工林不同器官养分利用效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根对钾、镁、硫、铁和锰的利用效率最高,分别为:413.87g/g、616.50g/g、1099.48g/mg、11.06g/mg和43.55g/mg,干对氮、磷、钙、锌和硼的利用效率最高,分别为:307.10g/g、2420.58g/g、295.68g/m、14.89g/mg 和 98.28g/mg,枝对铜的利用效率最高为41.91g/mg,叶对碳的利用效率最高为1.89g/g,而养分利用效率最低的除了碳外均集中在叶中,而碳的利用效率在不同器官中差异性不明显。随着林龄的增加泡桐林全树的养分利用效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后逐渐稳定的趋势,3年生泡桐林的养分利用综合效率最高为1.86g/g,1年生养分利用效率最低仅为1.65g/g,9年和12年泡桐林的养分利用综合效率差异不大,均为1.76g/g,但均低于平均水平。(4)除土壤有效磷和土壤酸性磷酸酶以外,不同样地之间土壤性质指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12年生泡桐林土壤含水量、持水量和孔隙度明显高于其他林地,1年生泡桐林土壤通气度明显高于其他林地,油桐次生林中土壤密度和非毛管孔隙度显著高于其他林地。油桐次生林中,pH值、有效铁、有效锰和微生物生物量N的含量显著高于泡桐林,而在泡桐林地中,1年生泡桐林中有机质、全氮、全磷、铵态氮、有效硫、蔗糖酶活性和微生物量P的含量丰富,9年生泡桐林中全钾、硝态氮、速效钾、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含量丰富,12年生泡桐林中阳离子交换量、有效钙、有效铜和有效硼的含量丰富。(5)不同林龄泡桐林土壤性质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其中,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相关关系比较显著且呈现出不同的相关关系,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与土壤理化性质也显著相关,其中:土壤总孔隙度、最小持水量、毛管孔隙度和土壤通气度,以及有机碳、全氮、硝态氮、有效镁和有效锰是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变化的敏感因素。(6)随着泡桐林林龄的增加,土壤肥力综合得分呈先快速降低后又逐渐恢复的过程,其中:油桐次生林>12年生泡桐林>9年生泡桐林>1年生泡桐林>3年生泡桐林,其平均综合得分分别为:0.285、0.2625、0.1775、0.1445和-0.87。(7)泡桐林各器官养分含量与土壤有效养分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其中:根养分碳、氮、硫和锌与土壤中有机碳、硝态氮、有效硫和有效锌的相关性较大,干养分氮、镁、锰和铜与土壤中有机碳、硝态氮、有效硫、有效锰和有效锌的相关性较大,枝养分碳、氮、铁和铜与土壤中有机碳、硝态氮、有效钙、有效硫和有效锰的相关性较大,叶养分碳、硫、铁、锰和硼与土壤中有机碳、硝态氮、有效钙、有效镁、有效锰和有效锌的相关性较大。(8)土壤性质与泡桐林根、干、枝、叶和全树的碳、氮、磷、钾、钙、镁、硫、铁、锰、铜、锌和硼的养分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其中,土壤铵态氮、有效硫、有效镁、脲酶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磷是影响泡桐林养分利用效率的最显著影响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