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建立准确的腹腔内压测量方法和有效的大鼠腹腔高压模型的基础上,观察A型肉毒毒素腹肌注射对大鼠腹腔高压的影响。方法1、大鼠腹腔压力测量方法的建立采用改良测压法和传统测压法对体外6个不同压力水平(10、20、30、40、50、60cmH2O)进行测量,并对10只大鼠7个不同腹腔压力水平(10、15、20、25、30、35、40cmH2O)进行测量,分别使用Pearson相关、配对t检验对上述两种测压方法的测压值与对应的标准值进行分析。2、大鼠腹腔高压模型的建立将24只健康雌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腹内压分别为10mmHg、15mmHg、20mmHg),每组8只。采用腹腔灌注生理盐水的方法升高腹内压,并用改良测压法测量腹内压力。使3组大鼠腹内压分别维持在约10mmHg、15mmHg、20mmHg。观察各组大鼠在腹腔高压3h、6h、9h、12h时的死亡率。3、A型肉毒毒素对大鼠腹腔高压影响的实验研究根据体重采用配对实验设计,将40只健康雌性Wistar大鼠按体重相等或相似的原则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第1次建立腹腔高压模型时,向两组大鼠腹腔内注射约370ml/kg的生理盐水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腹内压均达15mmHg;实验组大鼠腹壁注射肉毒素3天后,再次向腹腔内注射约370ml/kg的生理盐水,此时,实验组大鼠腹内压不足15mmHg,继续注水至腹内压达15mmHg,注水量约为490ml/kg;对照组大鼠再次注射约370ml/kg的生理盐水时,记录此时的腹内压,继续注水至约为490ml/kg时,记录此时的腹内压。比较两组大鼠在腹内注水量为370ml/kg和490ml/kg时的腹内压。分别于术前1h、腹腔高压3h、腹腔高压撤压3h后,采取动脉血测量血清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结果1、大鼠腹腔压力测量方法的建立①改良测压法与传统测压法体外校准改良测压法测量值、传统测压法测量值与标准值均呈正相关。6个压力水平的改良测压法测量值、传统测压法测量值与标准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改良测压法与传统测压法对大鼠腹腔内压反映的比较改良测压法测量值、传统测压法测量值与标准值均呈正相关。7个压力水平的改良测压法测量值与标准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7个压力水平的传统测压法测量值与标准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2、大鼠腹腔高压模型的建立腹内压10mmHg组大鼠在腹腔高压持续3h、6h、9h、12h时,死亡率变化趋势不明显;腹内压15mmHg组大鼠在上述4个不同的时间点死亡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腹内压20mmHg组8只大鼠在腹腔高压6h内全部死亡,其中7只在3h内就已死亡。3、A型肉毒毒素对大鼠腹腔高压影响的实验研究①在第1次建立腹腔高压模型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大鼠腹腔内注射约370ml/kg的生理盐水时,两组大鼠腹内压均达15mmHg;实验组大鼠腹壁注射肉毒素3天后,再次向腹腔内注射约370ml/kg的生理盐水时,实验组大鼠腹内压约11.3mmHg,继续向腹腔内注水至腹内压约15mmHg,注水量约为490ml/kg;对照组大鼠腹腔内再次注射约370ml/kg的生理盐水时,此时的腹内压约为15.41mmHg,比实验组大鼠显著增高(P<0.05),继续向腹腔内注水至约为490ml/kg时,此时的腹内压18.7mmHg,比实验组大鼠显著增高(P<0.05)。②在腹腔高压3h、撤除腹腔高压3h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含量较腹内压正常时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对照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含量较实验组变化更明显(P <0.05)。结论1、在大鼠腹腔内压力测量时,改良测压法相对于传统测压法更准确、稳定。2、大鼠腹内压升高并维持在15mmHg时,既保证了腹腔间室综合征模型的成功建立,又能维持相对较长的时间(>6h)进行腹腔间室综合征的研究。3、A型肉毒毒素注射于大鼠的腹壁肌肉能够增加腹腔的容量,降低腹腔压力,从而能够消除或缓解腹腔间室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