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行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在提供各种金融产品的同时,也承担着各种风险。从本质上说,商业银行是通过经营风险实现盈利和发展的。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商业银行可能面临的风险种类很多,其中操作风险、信用风险都是一种最古老的风险,自商业银行诞生伊始就伴其左右。但是,长期以来,人们的关注焦点主要集中在信用风险方面,而对操作风险的关注却只有十几年的时间。信用风险是银行经营的必然产物,任何一家银行永远不可能杜绝。信用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当前面临的最大风险,是银行风险管理的头号敌人。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收益资产主要是信贷资产,信用风险主要集中于信贷领域。银行应该做而且唯一能够做到的,不是将信用风险彻底消灭,而是尽量防止产生过多的信用风险,以及在信用风险发生以后积极采取适当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对于绝大多数贷款而言,信用风险的暴露以及最终损失的形成,并不是瞬间完成的,必然要经历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具体引发因素多种多样,其中绝大部分可以归责为操作风险,信贷操作风险是引发信用风险的核心因素。从积极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信用风险的管理重点应该是信贷操作风险,研究信用风险问题,不应忽视对信贷操作风险与信用风险相互关联及传导路径的研究。本论文大致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操作风险的定义出发,紧密结合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操作风险实际,对信贷操作风险进行准确定义,对信贷操作风险的个性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并借鉴国际上几种主要的操作风险分类方法,对信贷操作风险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分类,建立了独具特色的信贷操作风险分类树。其次,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信贷操作风险与信用风险进行量变与质变、原因与结果的逻辑分析,并得出结论认为,信贷操作风险具有很强的传导性或可转化性,信贷操作风险不但可以转化为信用风险而且是引发信用风险的核心因素。再次,从操作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入手,基于加强内部控制是操作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的认识,围绕制度设计、制度执行、评价监督等三个方面,深入剖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内部控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强化信贷内部控制的三项措施。最后,以2004年发生在江苏常州的“铁本”事件为例,对信贷操作风险引发信用风险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透视了商业银行信贷操作风险管理缺陷,并从贷前调查、授权管理、担保管理、贷后管理等四个方面入手,针对性地提出了有效管理信贷操作风险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