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前期黑龙江职业教育研究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a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教育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现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是在近代伴随“西学东渐”传入中国并在中国发展起来的。职业教育是在常规的教育之外,使学生可以掌握一定独立的生存技能,也为社会培养专门的职业人才。  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为了改变中国落后的现状,从清政府到北洋政府,都注重发展职业教育,并通过法律的形式将职业教育纳入到国家教育体系中。另外,以黄炎培为代表的教育家,在中国大力宣扬职业教育,使职业教育成为一种思潮在中国传播开来。黑龙江职业教育就是受到政府的支持和职业教育思潮的影响发展起来的。  黑龙江地处中国东北边疆,自古以来处于相对闭塞的状态,教育事业也相对落后。随着清末黑龙江封禁的解除,黑龙江的教育事业也逐渐发展起来。清末新政推行以后,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新式教育在全国推广,黑龙江的职业教育也在这一时期从无到有发展起来。  清末黑龙江设立行省以后,重新设置了教育机构,并创办了农工商实业学堂,是为黑龙江职业教育的起步。民国成立后,黑龙江的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颁布了相应的政令法规来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并在清末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职业学校,同时还创办了女子职业学校。1922年新学制改革后,黑龙江的职业教育完善起来,主要分为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职业补习教育,此外在哈尔滨还存在有俄侨职业教育。  黑龙江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它注重发展农业教育,职业学校区域分布相对集中,具有一定外籍性。黑龙江职业教育起到了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启迪民智改良社会风气的作用。但是黑龙江的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足,主要是缺乏优良的师资和学生辍学率偏高等制约因素。
其他文献
不止一次的听人说,穿裤子更能显示身材,却对这句话一直地不以为然,直到满大街的裤装更呈蜂拥之势,而自己也成为穿裤装的一员,才深深地体会,长裤善于舞动在各种的舞台。
期刊
刺只撒古鲁家族为辽代后族中的一支,其性质和作用与辽代早期后族有着鲜明差别。辽代早期后族中最强大且具有代表性的述律氏后族,是辽代皇帝的最主要联合对象,在太祖朝帮助阿保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