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并非、香豆素、蔡酰亚胺荧光探针在分子识别中的溶剂效应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_userna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荧光探针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是超分子化学领域迅速发展的重要分支。本文设计合成了10个分别含有苯并菲、香豆素和1,8-萘酰亚胺荧光团的三类分子探针化合物,通过紫外、荧光光谱研究了所得探针在不同溶剂中的光谱性质,以及对不同金属离子和水分子的识别性能。   首先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由不同识别基团相连接的含苯并菲荧光团的分子探针,并通过荧光光谱研究了其对金属阳离子的识别性能。实验发现,具有二硫醚结构的双苯并菲探针A2、A4在乙腈溶液中对Hg2+离子具有较好的识别作用,以1-苯并菲基为荧光团的A2在加入Hg2+后荧光波长发生专属性的红移,而以2-苯并菲基为荧光团的A4在加入Hg2+后荧光强度几乎完全猝灭。   其次,设计合成了以香豆素为荧光团,具有单、双亚胺结构的分子探针B2、B3,通过它们在不同溶剂中紫外、荧光光谱对金属阳离子的响应,研究了分子识别过程中的溶剂效应。结果表明在极性较弱的溶剂中,由于主客体分子的溶剂化程度低,探针能对多种金属离子发生络合作用;而在极性溶剂中则相反,B2和B3对金属离子的识别选择性提高。同时值得说明的是,B2和B3在乙腈溶液中均能选择性的与Cu2+发生作用,分解生成具有强荧光的香豆素醛化合物B1,从而达到对Cu2+的选择性识别。   最后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对溶剂极性变化非常敏感的N-芳杂环-1,8-萘酰亚胺化合物。实验结果和量化计算研究均表明了芳杂环的引入增强了这类化合物基态到激发态的偶极矩变化(△μ),这使得N-芳杂环-1,8-萘酰亚胺的荧光量子产率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急剧降低。4-(1-哌啶基)-N-(2-嘧啶基)-1,8-萘酰亚胺D3作为一个典型的化合物被用于测定六种常见有机溶剂的水含量(1,4-二氧六环,四氢呋喃,丙酮,DMF,乙腈和甲醇),其荧光强度随含水量的变化曲线符合修正的Stern-Volmer方程(3)。对四氢呋喃和丙酮溶液中水的检测限分别可以达到0.016%和0.020%。
其他文献
非线性光学(NLO)材料近年来逐步成为物理学家与化学家们的研究热点,随着分子非线性光学领域的发展,具有可调控的NLO性质的材料在信息存储、光电调制器、全光通讯、光信号处理和光计算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查尔酮类化合物由于骨架的不对称性,可以增强电子给体和受体取代的分子的非线性。通过采用合适的设计策略,从而增强非线性光学系数,可作为三阶非线性光学领域潜在的应用材料。蒽与芘作为芳香大环化合物,由于其
苝二酰亚胺(Perylene tetracarboxylic acid diimide,简称PDI)类衍生物具有优异的热和光化学稳定性,对可见区到红外区的光有很强的吸收,是一种具有独特的光化学和光物理性质的有机光电材料。在有机太阳能转化、光导体、电致发光、有机-无机复合半导体材料、光放大、激光染料、生物荧光探针、荧光聚集体、液晶材料等功能性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了满足PDI化合物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绿原酸和异绿原酸是重要的中药活性成分,广泛存在于药用植物中,具有多种药理作用。测定中药样品中绿原酸和异绿原酸的含量对于中药质量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绿原酸和三种异绿原酸(包括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和异绿原酸C)的敏化荧光性质,进而研究了菊花和金银花中绿原酸和异绿原酸的荧光分析方法,并用薄层吸光扫描法分别测定了金银花中绿原酸、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的含量。论文包括以下三部分:1.研究了绿原酸和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功能性纺织品的要求越来越高。织物整理剂走向多功能化、复合化,己成为未来纺织品整理剂发展的主要趋势。因此发展具有拒水、拒油和阻燃多重功能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