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金融危机给全球的经济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冲击,许多国家为避免经济大萧条纷纷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然而时至今日,金融危机的副作用尚未完全消失,救济政策带来的也并不是经济繁荣,而是一波波的危机余震。从美国的财政悬崖,欧洲的债务危机到中国现今所面临的影子银行风险,金融危机的后遗症还在继续。国内外多位学术界及实务界专家都曾指出,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风险来自于影子银行、地方债危机以及房地产泡沫三个方面,而地方债危机与房地产泡沫又与影子银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对影子银行的风险管控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健康发展所面临的最严峻挑战。影子银行在拥有成熟资本市场和金融体系的国家非常繁荣,而我国影子银行体系与其相比有着较大的区别。这是因为我国金融监管机构一直采取非常谨慎的原则,对金融创新有着非常严格的限制,非常注重杠杆率限制管理。而且我国的监管立法也没有完全放开金融创新市场的准入和产品推行。我国影子银行体系与国外相比具有着运作较为简单、产品结构复杂程度较低,杠杆率低,而且拥有独特的主体表现形式。因此,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尽管如此,近几年来,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已经表现出日渐蓬勃和不受控制的趋势,并且和传统商业银行、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甚至大型国企有着过于紧密的关联,引起了我国监管部门的逐步重视。本文从中国式影子银行入手,以其主要代表“信托”为例,研究了影子银行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并通过近期信托业频发的兑付危机案例,分析了中国式影子银行现阶段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及信用风险,从监管的角度对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防控提出了建议。本文的主体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概念理论以及中外研究的回顾。主要梳理了影子银行相关理论,认为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以及金融创新都促进了影子银行的滋生及发展,尤其是在我国较为独特的国情之下。接着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回顾了中外研究中对影子银行的定义以及内容划分,并明确本文中“影子银行”的定义。另外还回顾了在影子银行监管方面美国的做法以及中国学者的相关看法。第二部分从我国影子银行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基本特征出发,介绍了其典型代表“信托”的发展现状。信托行业近几年呈现爆发式增长,2013年更是突破了十万亿,伴随而来的是频发的风险与日益严峻的风险监管。这部分还针对信托业务类型重点分析了其主要业务银信合作与我国影子银行系统的关联,并总结了我国影子银行监管体系的发展。第三部分主要是案例分析。从中诚信托“诚至金开1号”兑付危机案例背景入手分析此产品的交易结构,各方矛盾,捆绑的风险以及解决方式。该信托产品是信托业务中非常典型的通道业务,是银信合作的一种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信托逐渐沦为典型的影子银行。这样的产品出现危机,正是引导我们反思信托现阶段在业务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蕴含的风险,思考中国式影子银行出现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信托行业的兑付危机事件频繁出现,不论是上层监管部门还是金融机构都普遍认识到,一味兜底不利于金融市场甚至实体经济的长远发展。通过中诚信托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式影子银行将银行、政府、企业连环捆绑,潜藏巨大的系统性风险。因此,需要监管层充分认识影子银行的风险,并依法、科学、合理、有效地进行监管。最后一部分内容是对案例所体现的中国式影子银行风险进行识别及归类,认为影子银行存在着较大的监管漏洞,并干扰了国家的一些调控政策,业务运作过程中存在着信用捆绑,对金融稳定性产生了一定的危害。另一部分内容从监管的角度提出了风险防控对策,认为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转变监管思路,健全信息披露政策。只有从监管的层面积极引导中国式影子银行良性发展,才能够使得影子银行更多地发挥其积极作用。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对我国影子银行的监管提供有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