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乌珠穆沁旗是内蒙古自治区主要畜牧业大旗之一,乌珠穆沁牛羊是该旗畜牧业的主体畜种。但牛羊寄生虫病已成为危害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障碍。而且牛羊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明显滞后,从而大大削弱家畜的生产性能,降低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为了初步了解西乌珠穆沁旗巴彦花地区牛羊群主要蠕虫病的流行情况及比较研究几种常用抗蠕虫药物的驱虫效果,分别于2018年和2019年春季对该地区牛羊群蠕虫病进行较为全面的流行病学调查,并选择几种抗蠕虫药进行了驱虫效果比较试验。首先根据不同行政区域确定试验点,采集新鲜粪便,并借助寄生虫学粪便虫卵检查方法定性和定量检查每只绵羊粪便的虫种及虫卵数量,并计算出绵羊蠕虫病总感染率。然后选取一定数量的蠕虫感染较严重的绵羊作为试验羊,分组并分别给予伊维菌素、阿苯达唑、双羟萘酸噻嘧啶、硝碘酚腈、盐酸左旋咪唑、氯氰碘柳胺钠和硝氯酚伊维菌素等不同驱虫药物进行驱虫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2018年该地区牛群消化道蠕虫总感染率为12.0%,其中线虫、绦虫和吸虫感染率分别为11.2%、0.4%和0.4%。绵羊群消化道蠕虫总感染率为73.5%,其中线虫、绦虫和吸虫感染率分别为70.9%、3.5%和0.6%。2019年该地区牛群消化道蠕虫总感染率为24.6%,其中线虫、绦虫和吸虫感染率分别为12.9%、5.5%和7.8%。羊群消化道蠕虫总感染率为51.4%,其中线虫、绦虫和吸虫感染率分别为48.0%、4.5%和4.9%。两年的驱虫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伊维菌素已完全失去对绵羊消化道线虫的驱虫作用,阿苯达唑和双羟萘酸噻嘧啶的驱虫效果亦很差。表明该地区羊群中流行的线虫已对这三种药物产生较强的耐药性。而硝碘酚腈、盐酸左旋咪唑和氯氰碘柳胺钠表现出强大的驱线虫效果,给药后每克粪便虫卵减少率均超过98%。因此,西乌珠穆沁旗巴彦花地区牛群消化道蠕虫感染较轻微,而绵羊消化道蠕虫感染较严重,尤其是线虫感染更严重,且所流行的优势虫种已对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伊维菌素和阿苯达唑均产生了高度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