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氮磷等污染物质不断涌入河流湖泊,富营养化现象日益严重。虽然传统的物理化学治理方法具有一定的效果,但针对河流、湖泊等大面积开放自然水域的治理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目前人工浮岛、人工湿地、微生物等生态治理方法应用较为广泛,但人工浮岛的应用多采用单一的植物净化,而多元化浮岛的应用则鲜有报道。
本文对浮岛材料优化设计,植物、鱼类、贝类配置进行较全面系统的研究,并通过在上海白莲泾河道构建复合生物型人工浮岛对白莲泾河水净化的研究,建立利用植物、鱼类、贝类组合方式净化受污水体的生态工程技术模式,从而为白莲泾河道治理及世博后滩公园景观水系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与应用基础,同时也为受污水体净化、富营养化控藻技术与水域景观构建提供了新的途径。主要结论如下:
(1)对浮岛材料优化设计,采用新型浮筒、PVC管、组合栽种篮构建人工浮岛。人工浮岛在水流冲击、狂风暴雨等条件下仍能保持稳定,运行良好。同时,人工浮岛有效减少自身覆盖面积,增加光照强度,提高溶氧,为生物构建良好生存环境。人工浮岛使用寿命长,植物更换、维护方便,无二次污染,增加景观效果,美化水域环境。
(2)研究菖蒲、血草、银纹金线蒲对氮磷吸收能力。结果表明,三种植物对不同污染程度和盐度的河水净化效果不同,对白莲泾河水净化效果菖蒲最佳、银纹金线蒲次之。利用三种植物构建人工浮岛净化白莲泾水体,在植物覆盖率30%的情况下银纹金线蒲综合净化效果最强,血草次之。
(3)利用人工浮岛进行不同密度鲢鳙鱼净化白莲泾水体围隔试验。结果表明,鲢鳙鱼对水体中藻类,特别是蓝绿藻具有极强的去除效果,且随鲢鳙鱼密度增加效果显著。但生物量增加的同时也会降低溶解氧,影响水质。因此,在鲢鳙鱼密度为90~120g/m3时对白莲泾水体综合净化效果最佳。
(4)利用人工浮岛进行不同密度三角帆蚌净化白莲泾水体围隔试验。结果表明,三角帆蚌对水体中藻类及悬浮物具有较强去除效果,但随密度增加水质呈现恶化趋势。因此,三角帆蚌密度为小于20只/m3时对白莲泾水体综合效果最佳。
(5)利用菖蒲、血草、银纹金线蒲(覆盖率30%)、三角帆蚌(2只/m3)、鲢鳙鱼(110g/m3)分别构建三种复合生物型人工浮岛净化白莲泾水体。结果表明,三种复合生物型人工浮岛均能提高水质,有效抑制水体富营养化,银纹金线蒲复合型浮岛效果最佳,菖蒲次之。同时,物种间生存状况良好,能够很好适应白莲泾水质状况,增加围隔内物种多样性,达到生态与景观并存的效果。
(6)采用水质标识指数法对三种复合生物型浮岛进行秋冬季水质评价。结果表明,综合水质变化趋势为劣Ⅴ类-Ⅴ类水转化为Ⅱ类-Ⅲ类水,三种浮岛都达到Ⅲ类水的标准,很好的抑制水体富营养化。
三种复合生物型人工浮岛将进一步应用到白莲泾景观生态修复工程中,同时植物、鲢鳙鱼、三角帆蚌组合的净化工艺也在世博后滩公园生态水系建设中得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