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词重叠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和日常交际中,是汉语中一种使用频率很高的构词手段,它引起了许多语言学家的关注。以往的研究大都从语法、语用对其做一个概述性的描写,对其语义特征依旧争论不休。虽然有学者尝试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探讨其认知理据,但是缺乏权威系统的数据支持,亟待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讨。且动词重叠形式多样,对其单一形式进行探讨鲜见,而从认知视角出发,全面对比探讨AABB式和ABAB式尚属空白。本文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权威汉语词典《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与《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收集确认研究对象,借助北京语言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统计出两类重叠式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的数据,发现AABB式和ABAB式的构成与词的使用频率密切相关,动词使用频率越高,进入这两种重叠式的可能性越大。紧接着从语义和语用两个层面对比研究两个重叠式特征,结果发现:(1)部分动词进入AABB式后,语义在一定程度上逐渐发生泛化和抽象,处于动词—动词/形容词—形容词的连续统,而ABAB不涉及此过程。(2)去范畴化过程对动词重叠AABB式语义的产生和变化,以及AABB式句法特征“动词性—动词兼形容词性—形容词”的演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语义的解读与人们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密切相关,两种重叠式的语义的差异源自于认知扫描方式的不用,由于动词AABB式在识解过程中采取总体扫描方式,因此强调的是AB作为一个整体的关系,而ABAB式采取的是顺序扫描方式,因此动作A和B的运动过程得以强化。(3)语用方面,动词AABB式的使用体现了语用经济性,语言对称美和韵律美,而ABAB的使用则体现了在交际的礼貌性。(4)能否进入这两种重叠式不仅与词的结构密切相关,而且与词的感情色彩相关。本研究采用认知视角对动词重叠构式AABB和ABAB的对比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研究价值,不仅能揭示这两种重叠形式的差异和加深对两种形式的了解,对于汉语语言教学也有所启发,也有助于初学者和汉语学习者把握汉语的本质规律,从而加速语言的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