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版美国历史教科书中1949年以前的中国形象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hiqiuqiu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步入现代以来,各国愈发重视对自身形象的塑造。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形象成为了国家软实力的一部分。伴随着中国的崛起,世界对这个东方古国投来了越来越多的目光,一些国外学者甚至预言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世纪”。在众多对中国形象认知的媒介中,教科书作为教学资源的一种,不仅具有“教本”与“学本”双重功能,一定程度上更是国家意志的反映,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因此各国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很大程度上代表着该国对中国的态度。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其态度对中国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而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如果对中国认知出现偏差,必将影响着日后中美双方的国家关系。因此了解美国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剖析其对待中国的态度,一方面有利于中美两国的友好交往,另一方面有利于从他国角度拓宽中国学生的视野,有助于培养学生全球化的价值观,契合中国的教育改革方向。本文以三版美国《世界历史》教科书里的中国史内容为切入点,探究其构造了怎样的中国形象,以及这种形象的生成机制与对社会实践的影响。本文一共分为五大研究部分。绪论点明了研究意义,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明确了研究样本与研究思路,并界定了相关概念。第一章分析了教科书中中国史的特点,对中国史内容进行了分类梳理,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出教科书中塑造的中国形象。第二章通过整理教科书中出现的历史人物事件,得到编者对不同时期中国形象的评价,这些形象有的是我们熟知的,有的却和我们本国人所熟知的有所不同。通过分析这种不同,揭示出立场与利益对编者的态度以及教科书内容的影响。第三章从文本分析、话语实践分析、社会实践分析三个层面讨论了教科书中中国形象的建构与生产、所体现的价值观念以及其社会意义。结语部分对全文做了总结,并简单地讨论了美国教科书塑造的中国形象对中国的启示。
其他文献
舆论监督是党报的重要功能.体现了党报的权威性和建设性。它能够帮助党委、政府改进工作.密切干群关系:能够弘扬正气、鞭挞落后,讴歌美好,谴责丑陋,特别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我国新疆地区是世界上承受铁路风灾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我国的入疆既有铁路线周边气流经风口风速增大,流经铁路地区,会造成严重伤害。由于大风作用所导致的列车运行事故在世
压缩货车周转时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理论联系实际,采取技术设备改造、优化运输组织等各种有效措施.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进一步丰富理论。压缩货车周转时间的途径,从车辆
完全性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otallyimplantablevenousaccessport,TIVAP)又称植入式中心静脉导管系统,简称输液港,是一种可以完全植入体内的闭合静脉输液系统,主要由供穿刺的注射座及
这些年来,市场制经济的持续发展,导致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等经济事项越来越多,由此带来的企业价值评估事项也越发增多。企业价值评估的三种基本方法: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评估实务中收益法为主要,市场法为次要,市场法在我国的评估实务中的运用较少,但广泛运用于国外的市场。市场法是在目标企业和可比企业财务数据对比基础上,通过调整修正来得出目标企业的评估价值;收益法则是运用企业自己的财务数据来进行价值评估;市场法
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WM)指的是个体在进行认知活动的时候,对外界信息进行短暂储存和加工并且容量有限的记忆系统,与我们日常学习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顿悟是聚合思维(Convergent Thinking,CT)能力的一种体现,是创造性的一部分,指一种明显的,突然灵光一闪的体验。顿悟问题属于结构不良的问题,顿悟问题的解决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对于这特殊的认知过程,一直以来存在着争
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一个倍受关注的话题,也是语文教师为之努力的目标。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就是语文能力的具体体现,也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标尺。本文对登岸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语文审题能力现状调查,运用内容分析法,探究影响学生语文审题能力的根本原因及其教学建议,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整体分为四个部分,绪论交代了选题缘由和学界研究现状,阐明了研究目的,对选用的研究对象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