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教师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力量,对他们的激励管理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进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管理体制也随之发生着巨大的改变。中学教师激励管理作为我国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激励方法和理念也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在倡导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应尽快建立科学合理的中学教师激励机制。因此,本文就是从中学教师的激励需要入手,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组织行为学、管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等基础理论,对中学教师激励需要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学习和应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根据我国中学教师激励现状,编制相关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对临汾市尧都区中学教师的激励需要和管理进行实证研究,由此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激励管理策略。研究结论:1.调查分析发现,S区中学教师激励需要包括工作因素、成长因素、制度与环境三个方面的激励需要。中学教师激励需要强度从强到弱依次为成长因素、工作因素、制度与环境因素。2.从总体上来看,S区中学教师整体需要水平较高,但是,教师的激励满意度总体较低。这说明教师对现行的激励制度的满意度不高,并且对激励制度的评价结果呈现较高的集中度和一致性。3.根据不同变量对中学教师进行差异性分析发现。性别方面:女性教师更加重视环境与制度方面的激励因素,而男性教师更加注重工作因素方面的激励;年龄方面:中学教师对激励因素的需要是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其中,中青年教师更重视工作因素和成长因素的需要;学历方面:不同学历教师需要的侧重点不同,较高学历教师对工作自主性要求较高,而较低学历教师对个人发展和成长方面的因素关注较多;职称方面:职称高低与激励强度呈负相关关系。学校类型方面:重点高中教师关注成长因素和环境与制度激励因素,初级中学教师在环境与制度因素方面需要最低,民办中学教师更加重视工作激励因素。4.根据以上研究的结论,本文以教师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多元化的教师激励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