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所导致的相关性疾病仍然是我国所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因江苏启东地区HBV感染的高流行率及肝癌的高发,在世界卫生组织援助下和卫生部支持下,我们于1983-1990年在本地区开展了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预防的大规模临床试验,旨在预防和控制儿童和青少年的慢性HBV感染(研究中点)以及失代偿性肝硬化和肝癌(研究终点)。目前,这些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者已逐渐进入成年期,其针对HBV感染的免疫保护记忆力是否持续存在尚有待确定。我们选取了806例1985年出生,具有完整的持续性追踪随访记录,且2-5岁检测时HBsAg(-)的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者,于2009年在其达到24岁时抽样404例,进行了HBV感染标志物的检测。结果显示,4例(1%)为HBsAg(+),27例(6.7%)为HBsAg(-)anti-HBc(+),121例(30.2%)为HBsAg(-)anti-HBs(+)anti-HBc(-),252例(62.4%)为HBsAg(-)anti-HBs(-)anti-HBc(-)。随后,对招募到的141名HBsAg (-)anti-HBc(-)者进行乙肝疫苗加强免疫注射测定,并于注射前、注射后10-12天,1个月及6个月后分别进行anti-HBs测定。结果显示,在103例24岁时血清anti-HBs(-)者中,5岁时anti-HBs(+)者(63例)在免疫后10-12天及1月后anti-HBs转阳性率分别为71.4%(45/63)及87.3%(55/63),高于5岁时anti-HBs(-)者(40例)的转阳性率,分别为57.5%(23/40)及80.0%(32/40),但未发现两者有统计学差异。在第二次加强免疫后,所有5岁时anti-HBs(+)者anti-HBs均>500mIU/ml,而5岁时anti-HBs (-)者仍有6/40例anti-HBs<10mIU/ml(平均几何滴度为3.6,95%CI2.0-7.7)。按加强免疫前后anti-HBs水平变化,将上述141例疫苗接种者分成三组,采用本实验室自行建立的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中anti-HBs IgM,结果显示,所有疫苗接种者血清中anti-HBs IgM均为阳性,三组间IgM水平未发现有统计学差异。在上述141例接受了乙肝疫苗加强免疫注射测定人群中随机挑选44例疫苗接种者,在疫苗注射后10-12天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ELISPOT方法检测其HBsAg特异性和HBeAg特异性的IFN-γ产生性T淋巴细胞。结果显示,93.2%(41/44)可检测到HBsAg特异性T淋巴细胞,其中包括7/10例加强免疫10-12天后anti-HBs<10mIU/ml者,88.6%(39/44)可检测到HBeAg特异性T淋巴细胞。另外,我们对27例HBsAg(-)anti-HBc(+)疫苗接种者的血清样品进行HBV DNA定量,并采用巢式PCR对HBV S基因进行扩增,将PCR产物测序,对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发现,27例疫苗接种者中,19例血清中可检测到HBV DNA,仅在1例中发现IIBsAg的“a”决定基突变,有1例20岁时anti-HBc(+)在其24岁时HBsAg转变为阳性。这一研究表明,早期年龄阶段对乙肝疫苗免疫应答良好的人群到达成年期后仍保持着抵抗HBV感染的免疫力,而早期对疫苗无应答或低应答者随着年龄增长可能面临感染HBV的风险;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者到达成年期后,无论血清中是否可以检测到anti-HBs,仍保持对HBV感染的细胞免疫应答;大部分单项anti-HBc(+)疫苗接种者体内存在低拷贝病毒复制,且大多不存在“a”决定基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