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实证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来源 :浙江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hua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商品市场供求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已经从总体短缺转变为总体过剩,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市场需求对经济发展的约束作用越来越大,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明显。但长期以来,我国流通产业发展比较粗放,组织化程度低、流通效率不高,流通企业管理的手段、技术和水平落后。要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迫切需要转变流通产业发展方式,充分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调整与优化流通产业结构。   为了科学地评价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探讨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因素,寻找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本文将视角对准市场经济较为发达、流通业发展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大省——浙江,通过建立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评价体系,对浙江省的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进行特征分析,并与经济发达或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沿海或华东省市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从产业经济学的视角实证研究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与流通产业关联、流通产业结构、流通产业所有制结构等方面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发达国家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成功经验,提出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建议。本文利用多层次、多维度数据,结合投入产出分析、综合评价、动态计量、比较研究等多种方法对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进行实证研究,整个过程注重突出统计特色。   本文主要包括以下九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阐明选题的背景及理论、实际意义,回顾相关研究的现状,开展文献综述,提出研究思路、研究结构及研究方法,给出本研究的难点与创新点。   第二部分在梳理国内外学者对流通、流通产业研究的基础上,重新界定了流通、流通产业的范围,并借鉴有关学者对经济增长方式及经济发展方式内涵研究的成果,提出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与重点。其中的主要理论包括新增长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产业经济理论等。   第三部分是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评价体系(包括评价原则、评价指标、评价方法)。本部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综合评价学原理,构建较为全面、客观和科学的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相应的评价方法。   第四部分利用第三部分构建的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评价指标体系,以浙江省为例,采用1980-2007年统计数据,按照索洛余值法,动态考察流通产业增长方式转变现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进行综合评价,并进一步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因素。最后,对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进行横向与纵向比较分析。   第五部分以产业经济学为主要理论依据,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对历年浙江省投入产出表进行调整,编制出流通业投入产出表,并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及纵向和横向(与经济发达地区)比较,研究浙江省流通业的产业特性,指出浙江省流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六部分首先论述了流通产业结构优化的内涵及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接着,对浙江省流通产业结构现状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流通产业结构优化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浙江省流通产业结构优化状况进行评价,并进一步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流通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   第七部分首先论述了所有制结构变动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接着,对浙江省流通业所有制结构变动与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进行实证分析,主要包括:浙江省流通业所有制结构变迁历程、现状与趋势,浙江省流通业所有制结构变迁与绩效增长实证研究。   第八部分是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条件及国际经验。主要内容:一是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紧迫性;二是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条件;三是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国际经验。   第九部分在综合前面的理论分析、实证研究及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对全文做出整体总结,得出相应结论,提出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建议,并对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和这一领域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展望。   本文运用新增长理论、产业经济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等主流经济学理论,以浙江省为例,选用不同的统计学及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特征、机理等方面进行多角度的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流通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不断加强,流通业具有较强的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但其基础产业特征还不够明显;在产业特性方面,同经济发达地区存在着一定的差距。(2)浙江流通业属于消费拉动、投资拉动和出口拉动型产业部门,流通业受到国民经济最终消费、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的诱发作用较强,其中又以消费的诱发作用为最大,当前刺激最终需求尤其是积极发展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培育城镇新的消费热点,可以促进流通业的快速发展。(3)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流通产业发展方式发生了很多积极的变化,但与经济发达地区或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沿海或华东省市比较,在某些指标上还存在差距,现阶段浙江省流通产业发展方式基本还处于投入推动型的粗放发展阶段。(4)发展规模、发展潜力、市场化、城市化等诸多因素对浙江省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简单劳动的投入不利于流通产业的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对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5)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流通产业结构得到不断优化,其中传统行业优势有所减弱,新兴行业则发展较快;但浙江省流通业内部各行业的发展并不均衡,内部结构短期内存在走向不合理的趋势;影响流通业结构变动的因素及其作用程度存在明显差异。(6)浙江省流通业所有制结构调整已取得了巨大成就,所有制结构变动对改善流通业市场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流通业所有制结构变动对流通业增长的贡献率还不够大,不同经济成分的流通企业所有制结构经济绩效相差较大。   根据上述流通产业关联、流通产业结构、流通产业所有制结构与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证研究结果,再结合发达国家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成功经验,本文对浙江省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文在借鉴众多学者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思路等方面有所创新:(1)本文将主流经济学理论运用于流通产业,从产业关联、产业结构与所有制结构等方面入手,揭示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机理;(2)本文利用多层次、多维度数据,结合投入产出分析、综合评价、动态计量、比较研究等多种方法对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进行实证分析,整个过程注重突出统计特色;(3)本文在进行实证分析时,立足浙江,浙江流通经济具有活力,行业类型丰富,多种所有制并存,因此这样的研究对象的选择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很好的代表性;(4)本文尝试性地从制度的角度探索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根源,具体分析流通产业所有制结构变迁对改善流通产业经济绩效、促进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所起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本文也存在着诸如研究内容的全面性、评价指标体系的综合性、统计数据的完整性等方面的遗憾与不足,这些都将是未来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主要方向。
其他文献
涟钢三炼钢厂1#步进冷床下降速度慢且不能到达终点、轴承座螺栓断裂和升降油缸内壁严重偏磨的主要原因是同步轴严重变形,本文针对同步轴变形提出了改进措施.
如今,学者们就何为区域发展的源动力达成了共识,即创新。创新成为了世界各国和地区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但是,事实上通过创新活动实现区域经济飞速增长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