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针对曹学佺宦游巴蜀期间所作巴蜀诗歌进行研究。晚明著名历史人物曹学佺不仅以气节高峻、事功卓著而彪炳千古,也以才识渊博,引领金陵“文人雅集”之极盛,主盟闽中诗坛而流芳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曹学佺宦游巴蜀期间所作巴蜀诗歌进行研究。晚明著名历史人物曹学佺不仅以气节高峻、事功卓著而彪炳千古,也以才识渊博,引领金陵“文人雅集”之极盛,主盟闽中诗坛而流芳百世。曹学佺工诗善文,创作出大量诗文作品,且思想颇多创见。本文立足于曹学佺巴蜀诗歌作品《巴草》和《蜀草》,从巴蜀地域文化的视角介入,对《巴草》和《蜀草》进行地域文化考察,探索曹学佺巴蜀诗与巴蜀地域文化的关系,总结曹学佺巴蜀诗在传承巴蜀地域文化的重要意义。本论文结构,除结语外,分为5章:第1章:绪论。分析曹学佺巴蜀诗歌的研究意义,对有关曹学佺诗文研究的情况进行综述,介绍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行文思路。第2章:分曹学佺生平行状和巴蜀仕宦生涯两部分。概述曹学佺生平行状,梳理其巴蜀期间个人事迹。第3章:分析研究曹学佺的诗学理论和诗歌创作审美取向,将其诗学观归纳为“遵法度,扬风雅”、“尚自然,任性情”、“重妙悟,求新变”和“厚学力,夯基础”四方面。第4章:本章为论文研究主体部分,对曹学佺巴蜀诗歌进行整体研究,按题材内容将其分为1.山水记游诗2.风物民俗诗3.咏物诗4.咏史诗5.抒怀诗6.酬唱诗,分析各类题材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第5章:分析曹学佺巴蜀诗艺术特色。通过前文对曹学佺巴蜀诗歌内容的研究,本章总结归纳曹学佺巴蜀诗歌的两大艺术特色:1.温婉清丽,浅淡情至2.朴实苍劲,雄浑有力。
其他文献
家族在中国文学史的创作中,一直是一个永恒不衰的主题。家族小说以“家族”为视角,通过描写家族成员的日常生活,家庭发展演变,折射出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时代特征,抗战时期的家族小说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和电子阴道镜在子宫颈病变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TCT对宫颈涂片进行宫颈病变筛查,对其中细胞学筛查为异常结果的进行阴道镜检查及镜下活
萧乾是一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这一身份深刻体现在他的小说文本中。本论文主要对萧乾三十年代的小说进行分析研究,力图全面梳理萧乾小说中“叙述者”的变化发展及其审美意蕴,探讨
《庸闲斋笔记》是晚清陈其元的一部笔记著作,其涉及面十分广博,内容几乎无所不包,其中有典章制度、文学艺术、天文地理、风俗民情、轶闻琐事以及鬼神怪异、医卜星象等等。清
随着研发网络化环境的形成,技术创新网络中结点间知识流动过程对网络结构演变的影响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问题。技术创新网络的本质体现在本身就是一种知识流动的复杂适应系统。利
谢灵运和谢朓是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后人因二者诗歌成就之高而并称“二谢”。但二谢的成就不仅限于诗歌领域,他们在赋的创作方面也有自己的特色。南朝时期,山水审美意识自觉的
河蟹学名为中华绒螯蟹,属名贵淡水产品,因其色泽鲜艳、肉质细嫩、口味独特、营养丰富而被誉为"水中上品、筵席佳肴",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河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有
宋代,政治经济等外部因素发展繁荣,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学的创作,诗、词、文等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综观整部宋代历史,两宋之际又是一个有着独特地位且不容忽视的阶段,这一
“五四”前后,中国社会处于外有日本侵略、内有军阀混战,经济濒于破产,百姓生活困苦的严峻状况。在这种时代大背景下,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对个人及民族进行着不懈的求解和努力。“五
新时期行走散文是指:产生于九十年代以后的以散文的形式来表达作者对文化、历史、人文等方面追忆与探索的文学样式。这样的作品一般以作者的旅游和行走为前提来追寻古老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