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类风湿性关节炎(简称“类风关”)是一种以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的非感染性炎症为主的慢性全身性疾病,目前多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它不仅侵犯关节,而且还可以累及其他脏器,引发心包炎,心肌炎,胸膜炎,间质性肺炎、肾淀粉样变以及眼部疾患(如巩膜炎、虹膜炎),或并发血管炎以及末梢神经损害等,因此有学者主张更确切地称之为类风湿病。其关节症状特点为关节腔滑膜发生炎症、渗液、细胞增殖、血管翳(肉芽肿)形成,软骨及骨组织破坏,最后可导致关节强直、畸形及功能障碍。本病发病率很高,美国报道约有500-600万人口患类风关。本病发病年龄以中青年为多,女性多于男性,约为3.5:1.发病年龄高峰在20-45岁。
本病多侵犯手足腕等小关节,常为对称性,呈慢性过程,发作与缓解交替,对人体消耗大,致残率高.由于全身多系统受损,又认为它是一种免疫系统调节紊乱所致的炎症反应性疾病,属结缔组织疾病。
至今医学界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尚未完全阐明,治疗效果不甚理想。而且运用许多西药治疗类风关的过程中,会产生较严重的副作用,使80%的患者不能耐受,而被迫停止治疗。因此,很有必要对此病的疗法进行深入探讨。
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就就具有显著特色和较好的疗效。本文回顾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相关阐述,西医疾病的病因病理及诊断治疗,探析了张仲景《金盛要略》有关方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规律和临床应用,旨在为临床治疗类风关提供更加安全面行之有效的治疗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