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元语言研究方法,语法判断(Grammaticality Judgement)最初在普通语法(Universal Grammar)的框架下运用于研究母语语言能力,要求被试针对所给句子是否合乎语法,根据语言直觉做出判断。随后,语法判断也逐渐运用到第二语言的研究中,以检验第二语言学习者对特定语法规则的掌握情况,考察普遍语法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可及性(accessibility)。典型的语法判断在操作上有视觉和听觉两种模态,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法判断中的模态效应问题。我们希望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揭示语法判断工具的一些特性,为今后研究对工具的选择提供参考,以获得更有说服力的研究结果。本次研究以英语母语使用者为参照,进行了系列实验,研究问题有三。问题一:母语为英语以及二语为英语的被试在语法判断视觉和听觉两种模态下的产出是否存在模态差异?由此我们进行第一个实验,即视听对比语法判断。实验一被试包括母语使用者和高级外语学习者。母语使用者在此次实验中为两种模态的语法判断提供了参照模式。两组被试分别进行了视觉和听觉的语法判断,结果发现母语使用者整体上在两种模态下的表现基本相当。但母语使用者对语法错误句视觉判断准确率高于听觉判断,而反应时间高于听觉判断,其中可能存在正确率和速度的平衡效应(trade-off effect)。外语学习者在所有刺激句、语法正确句和语法错误句上都发现了模态效应。根据外语学习者的反馈报告,在视觉判断中被试有回读的可能,在听觉判断中被试反应录音语速偏快。针对以上两点,我们分别提出问题二和问题三。问题二:由于实验一中视觉判断的输入是整句出现的,而听觉判断的输入是逐词出现的,那么实验一在外语学习者中发现的模态效应是否由此因素造成?我们进行了实验二,即逐词视觉语法判断。外语学习者进行了移动窗口逐词视觉语法判断,结果发现实验二的结果与实验一整句视觉语法判断的结果比较接近,而与实验一听觉语法判断任务的结果相比依然有较大差异,其差别模式与实验一中视听两种任务差别模式相同,于是我们初步排除回读可能引起了模态效应。除回读可能外,外语学习者中有被试还提出实验一中的听觉语法判断语速较快,给理解造成困难。继而我们提出问题三:实验一中的模态效应是否是由语速造成?由此我们进行第三个实验,即慢速听觉语法判断。我们调缓实验一听觉任务中的正常语速,继而考察语速对语法判断的影响。结果发现慢速听觉条件下外语学习者的表现与实验一常速听觉条件相比,在整体上、语法正确句和语法错误句上均有显著提高,与实验一整句视觉任务的结果比较接近,但在语法错误句判断准确率上有显著差异,其视、听模态语法判断呈现的差别与母语使用者基本趋于一致。此次研究的外语学习者被试均为英语教师,由于教学工作的传统和需要,可能具有比较完备的元语言知识和较高的元语言意识,在完成这一元语言任务时,可能在加工语言意义的同时,关注到语言形式。而语速的减缓增加了他们提取显性知识的可能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如此,外语学习者在听觉模态中对目标结构的缺失错误依然不慎敏感,对听觉模态语法错误句不能做出正确判断是造成外语学习者语法判断模态效应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