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模型的发展及青藏高原湖泊热力过程数值模拟和预测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ow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气候变化显著,湖泊作为青藏高原重要的下垫面之一,对高原气候与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科学评估青藏高原湖泊热力过程时空变化特征,合理预测青藏高原湖泊未来热力过程变化,可为青藏高原气候研究与生态建设提供理论支撑。针对目前青藏高原湖泊热力过程变化及预测研究存在的不足,本文选择青藏高原湖泊为研究对象,以陆面模型Community Land Model(CLM)中一维湖泊模型为理论基础及工具,基于长时间序列气象及遥感观测数据,评估CLM湖泊模型在青藏高原湖泊上的模拟表现,探究影响湖泊数值模拟的关键物理过程和因子,针对模型中参数化方案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CLM湖泊模型进行发展改进,利用改进后的湖泊模型探究高原湖泊透明度变化对水体热力过程的影响,分析1985?2015年近31年高原湖泊热力过程的时空变化趋势,最后利用未来全球气候模型数据对高原湖泊2070?2100年热力过程变化进行预测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CLM湖泊模型对高原湖泊温度的模拟存在一定误差。湖表温度模拟结果与遥感观测数据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反演的湖表温度相比,发现CLM湖泊模型基本可以模拟出年平均湖表温度空间分布状况;但CLM湖泊模型无法合理表现湖表温度的季节变化。对三个典型湖泊青海湖、扎陵湖、纳木错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纳木错湖表温度模拟结果表现最差,模拟结果与观测数据相比在时间序列上明显有位相上的偏差,湖泊温度廓线的模拟也存在较大误差。通过修正输入数据与敏感性试验,发现影响湖泊温度模拟的关键物理过程(因子)是辐射传输过程(消光系数)和水体混合过程(扩散系数)。通过修正消光系数和增强扩散系数可以提高湖泊模型对纳木错湖表温度和湖温廓线的模拟。但是简单地调整扩散系数大小从而增强混合程度无法合理地表现湖水真实的混合过程,也无法从物理机制上满足对高原湖泊的模拟需求。(2)基于海洋模型中的水体混合方案,发展改进了湖水的混合过程参数化方案,以水体内边界层发展理论为基础,更全面地考虑了影响水体混合的多个因子,包括边界层内热力与动力强迫、边界层深度,边界层下考虑了剪切不稳定及内波等因素。与改进前模型相比,改进后的湖泊模型对湖水混合过程的刻画更加合理,显著提高了湖表温度和温度廓线的模拟。无需在原始CLM湖泊模型中人为地调整混合系数,改进后的湖泊模型由于考虑了边界层的发展,结合大气热力与动力强迫,可以再现湖泊混合过程和温度廓线。(3)以透明度变化显著的青海湖为例,利用改进后的模型探究了湖泊水体透明度变化对湖泊热力过程的影响。该湖2005年后透明度减小,消光系数增加,通过设置湖泊消光系数无变化及消光系数增大试验,发现湖泊透明度变小,消光系数增大,湖内吸收的短波辐射上层增多,中下层减少,湖泊在4月份到8月份湖表温度增加,湖泊与大气湍流通量增加;其他月份湖表温度减小,结冰提前,湖冰厚度增加,湖气间湍流通量减少。(4)青藏高原湖泊热力过程在三个时间段1985?2015、1995?2015、2005?2015年趋势变化特征存在明显不同。在1985?2015和1995?2015年,湖泊温度基本呈现升温趋势,极端热事件增强,极端冷事件衰弱;2005?2015年高原西部和西北部的部分湖泊温度呈现下降趋势,极端热事件变化不明显,极端冷事件加剧。1985?2015年,湖泊热力过程变化趋势与向下长波辐射、气温、气压、空气比湿变化趋势相关性较强;在1995?2015年,湖泊热力过程变化趋势与气象要素变化趋势相关性减弱;2005?2015年,气温、气压、风速是影响湖泊热力过程变化的重要因子。(5)利用未来全球气候模型数据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s(GCMs)预测了高原湖泊2070?2100年湖泊热力过程变化,发现在气候情景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 8.5(RCP8.5)下,青藏高原湖泊热力过程在2070?2100年与1985?2015年相比有明显变化,高原湖泊温度明显增加,湖冰厚度大幅减少,湖泊冰期显著缩短。本研究基于一维CLM湖泊模型,以青藏高原湖泊数值模拟为主线,评估了湖泊模型在青藏高原湖泊上的应用模拟,明晰了湖泊辐射传输与水体混合是影响湖泊数值模拟的关键过程,基于此发展改进了湖泊垂直混合方案,改进后的湖泊模型提高了湖泊热力过程的模拟,分析了水体透明度变化对湖泊热力过程的影响,进一步理清了高原湖泊历史阶段1985?2015年间湖泊热力过程的时空变化特征,对未来31年2070?2100年高原湖泊热力过程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可为青藏高原湖泊可持续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为区域气候与水资源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其他文献
相较于光滑溢洪道,台阶式溢洪道便于机械化施工、消能率高、掺气效果显著,近30多年来,在国内外水利水电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台阶式溢洪道上的水流为复杂的水气两相流,目前大多学者采用直接的方法开展其水力参数的研究,并借鉴光滑溢洪道水力计算理论研究台阶式溢洪道的水面线计算问题,但所得水力参数规律复杂且尚未得到成熟可靠的水面线计算方法。为了总结相对简单的规律并提出相对可靠的水面线计算方法,本文通过将台阶
巴旦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日益提升,巴旦木等坚果产品消费市场逐渐增大。巴旦木在收获、干燥、运输及加工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来自土壤、水或者空气中的沙门氏菌等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巴旦木在被消费者食用前,可能会被贮藏12个月或者更久,由于贮藏时巴旦木的水分一般在8%左右,通常被认为是安全的。但是,近年来很多关于沙门氏菌感染的病例与贮藏期间巴旦木相关。此外,美国农业部规定在出口前巴旦
苹果酸-乳酸发酵是生产优质葡萄酒的重要生物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可以降低酸度、提高微生物稳定性、增加气味和风味的复杂性。酒酒球菌是葡萄酒苹果酸-乳酸发酵的主要启动者和执行者。苹果酸-乳酸发酵的条件复杂且不利于微生物的存活(高乙醇和高SO2水平、低温和低p H)。酸胁迫是最常见的不利环境,会对菌株细胞造成不可逆的损伤。酒酒球菌作为苹果酸-乳酸发酵的优势菌株,其自身有一系列的调控机制来面对酸胁迫的压力。通
酒酒球菌(Oenococcus oeni)是葡萄酒发酵过程中应用最多的一类乳酸菌,除了可以降低葡萄酒的酸度外,其所产的β-葡萄糖苷酶还可以将葡萄酒中糖苷键合态的香气化合物转化为游离态的香气物质而显著提升葡萄酒的香气水平。作为一种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广泛应用于生物质能源转化、食品和医疗等领域,目前,研究人员己对微生物来源的β-葡萄糖苷酶作了大量研究,但这些β-葡萄糖苷酶主要是来源于黑曲霉和酵母菌
脂环酸芽孢杆菌是一类具有嗜酸耐热特性的革兰氏阳性菌的统称,它能够造成多种果汁品质下降,严重影响果汁产业的健康发展。建立灵敏、精确的检测方法,方便高效的识别果汁中脂环酸芽孢杆菌的污染,一直是学者研究的热点,也是果汁企业亟待解决的关键。本研究以建立脂环酸芽孢杆菌的免疫检测体系为主线,通过解析脂环酸芽孢杆菌的细胞壁蛋白,寻找菌体表面潜在的特异识别靶点,并以此为抗原,制备了脂环酸芽孢杆菌的单克隆抗体,并最
食源性致病菌及其生物膜是诱发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严重威胁食品工业的发展和人类健康。致病菌存在的抗生素耐药性增加了人类感染的风险,给医疗行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细菌素是一类细菌核糖体合成的具有抗菌作用的多肽,被认为是天然的食品防腐剂和潜在的抗生素替代品。此外,由于对化学防腐剂安全性的担忧,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天然防腐剂用以防控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因此,迫切需要开发高效、安全的细菌素作为食品防腐剂和抗菌剂
虾青素(Astaxanthin,AST)是一种具有强抗氧化能力的脂溶性类胡萝卜素,已被证明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但由于其水溶性低,稳定性差,导致体内生物利用度较低。利用蛋白质制备AST递送体系可提高其稳定性和生物活性,研究发现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能够通过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capillary endothelial cells,BCECs)的跨细胞机制实现血脑屏障(Bl
淀粉作为自然界中含量最丰富的生物聚合物之一,天然淀粉固有的缺陷限制了其应用。以高分子科学理论为指导的新型食品加工技术调控淀粉的结构和性质的研究已成为当今淀粉科学发展的主流方向。等离子体技术是一种具有工业应用潜力的淀粉物理改性新技术,具有操作简单、绿色环保、节约成本等优点。但目前等离子改性淀粉的研究多采用长周期处理模式,对等离子处理与淀粉多尺度结构特性的系统性研究相对缺乏。同时,聚焦应用等离子体与多
黄土高原属于典型的干旱和半干旱气候,水资源相对匮乏,加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等生态建设工程进一步加剧区域水资源危机,亟需深入认识黄土高原的水循环过程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黄土高原水循环过程具有独特的空间分布格局,对水循环过程的研究多关注降水、径流、土壤水分等环节或变量;然而,对土壤蒸发、地下水补给和植物蒸腾等环节的研究相对不足,特别是缺乏区域尺度宏观规律的认识。因此,本文以黄土高原水循环过程
当前我国育龄女性肥胖人数逐年攀升,母代肥胖引发的后代学习和社交功能损伤等神经发育障碍问题已日趋严重,然而潜在的分子机制和有效干预措施尚不明确。母代肥胖不仅造成自身肠道菌群的紊乱还引起后代菌群稳态失衡。肠道微生物在机体免疫、代谢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发现膳食纤维可有效调节肠道微生物群。研究表明母代孕期补充膳食纤维通过调节母代菌群结构改善后代的免疫和代谢功能。但膳食纤维对母代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