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雾霾污染的影响范围、持续天数及危害程度比其他大气污染都严重得多。尽管我国已发动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来研究、治理与防范雾霾污染,但并没有好转的势头,雾霾天气的发生反而日趋频繁,而且对经济、社会、生态以及人类的健康已产生了重大的危害。雾霾与二氧化碳这两种污染主要都来自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和燃烧供暖,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和能源利用结构是产生这两种污染的根源,因此雾霾污染和二氧化碳的防治方法也是相通的。低碳城市建设能够通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降低高碳在经济结构中的比例;努力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推动出行方式的改变,推广步行、公交等环保的出行方式,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倡导低碳生活,树立低碳意识,从城市建设规划的角度系统、全面、有效地防治雾霾。本文首先回顾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了解低碳城市建设的概念内涵和发展现状、雾霾污染的影响因素和防治路径,理解从低碳城市建设视角寻求雾霾防治路径的可能性,并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理论阐述了低碳城市建设对雾霾污染的防治效应;其次运用熵值法测算我国22个低碳试点城市2006~2015年的低碳城市建设水平,然后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低碳城市建设水平与城市地区雾霾污染之间的关系;再次,利用双重差分法(DID)和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D)对低碳试点城市政策的雾霾防治效果进行研究,并试图从影响雾霾污染的因素出发,寻求低碳试点城市政策对雾霾防治失效的原因;最后从产业结构、能源消费、交通规划、人口素质、科技进步、财政分权制度、经济发展方式及外商直接投资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建议,试图改善低碳城市建设的雾霾防治效应。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是:低碳城市建设并未对地区雾霾污染产生有效的防治效果,反而会加重地区雾霾污染。进一步的原因探究显示,低碳城市建设能够推动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但由于体制机制的缺失,低碳城市建设对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消费改善及交通状况并未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并过度重视资本、基础设施建设等硬实力的投资,对人口素质、教育、科技等软实力的投入不足,综合导致低碳城市建设的雾霾防治效应无法显现。据此提出调整、优化现有产业结构,改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鼓励、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重视人口素质提升,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改变现有地方考核机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严格控制外商直接投资8条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