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研究表明,低温冷害仍然是影响东北地区单季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共识,在这样的背景下,2000-2010年东北地区水稻延迟型冷害和障碍型冷害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是随着种植格局改变水稻生产遭受低温冷害的风险仍然存在,极端低温事件也时有发生。为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如何快速有效地监测东北地区水稻低温冷害的发生情况以及如何评估冷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本文将从遥感监测和模型模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表明,低温冷害仍然是影响东北地区单季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共识,在这样的背景下,2000-2010年东北地区水稻延迟型冷害和障碍型冷害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是随着种植格局改变水稻生产遭受低温冷害的风险仍然存在,极端低温事件也时有发生。为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如何快速有效地监测东北地区水稻低温冷害的发生情况以及如何评估冷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本文将从遥感监测和模型模拟两个方面着手,重点针对东北稻区延迟型冷害提出监测方案,同时在模型改进的基础上,建立障碍型冷害影响评估方
其他文献
胆甾液晶的分子排列极易受到外部因素如温度的影响,从而在光学特性等方面会产生较大变化。液晶间的分子排列具有微弱的作用力,使得液晶具有独特的流动性、介电与光学各向异性,从而在光电领域中有广泛应用。石墨烯具有良好的力学、热学以及电学性能,石墨烯改性液晶可以在不破坏液晶原有微观结构基础上,提高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以及电学性能,有望应用于在光信息存储等光电功能材料领域。本文首先以10-胆甾醇-10氧代癸二酸(
随着集成电路中互连工艺的不断发展,Cu逐渐取代了Al及其合金作为金属互连线材料。为改善Cu与Si基材料的粘附性和防止Cu与Si扩散反应,需要在Cu与Si基介质材料之间沉积一层扩散阻挡层。本文利用离子束辅助沉积技术制备了Ta、TaN和Ta-Si-N薄膜并研究了Si含量对Ta-Si-N薄膜微观结构、电学性能以及扩散阻挡性能的影响及研究了离子/原子到达比和沉积温度分别对TaN薄膜微观结构、电学性能以及扩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器件不断向小型化、低压化发展,而传统的陶瓷制备法受到技术局限难于小型化、低压化,开发薄膜压敏电阻势在必行。但是,目前薄膜压敏电阻的非线性通常较差,为解决这个难题,本文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对缺氧型氧化锌(ZnO_(1-x))薄膜中的缺陷类型和水平进行调制,探索其对薄膜组成、结构和电学性能的影响,揭示了其导电机理;并选择低电阻的ZnO_(1-x)薄膜分别在Bi_2O_3和P
随着有机电子器件的兴起,人们对柔性电极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传统氧化物透明导电薄膜ITO的抗弯折能力差,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寻找新的材料来代替ITO成为当前透明导电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在众多备选材料当中,金属网格结构以其优良的导电性、延展性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本文采用龟裂的有机化合物作掩模板,借助蒸镀、电镀工艺,在裂纹中沉积金属,制备了不同结构的金属网格薄膜。并对其性能做了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包括:
氮(N)是世界上作物生产最重要的营养之一,也是大多数农作物中含量最大的营养元素。对于水稻的生长发育来说,氮素是其不可缺少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合理的施用氮肥不仅能提高水稻的优质与高产,还能缓解由农业生产带来的资源环境压力。由于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所以农情基本信息的获取要快速准确。本文利用无人机技术实时、快速监测水稻冠层氮素、叶绿素的营养状况,进一步指导其田间氮素的精细化管理,从而达到降低生产成
氮肥偏生产力是衡量水稻生产过程中氮肥产出效率的重要指标。提高氮肥偏生产力的关键是控制农户施氮量。量化识别当前氮肥利用效率有助于施氮量的有效控制,并对氮肥偏生产力的耦合机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然而,当前有关氮肥利用效率的研究仍有不足,尤其是欠缺从农户生产的角度对氮肥利用效率进行理论性的探讨,各学科对氮肥利用效率的认知存在广泛争议。因此,从农户生产的角度探索氮肥的有效性,进而研究水稻种植过程中氮肥
纳米薄膜的流动传热研究能够为优化材料加工工艺设计、改善产品性能提供理论指导。本文针对三种不同类型流体,分别研究了牛顿流体、粘弹性流体、幂律流体在拉伸平板上流动传热问题。研究工作如下:1)研究了拉伸平板上牛顿纳米流体的边界层流动传热问题,探讨了牛顿流体薄膜的表面张力梯度所引发的Marangoni效应,利用相似变换理论将偏微分方程组转化为非线性常微分方程组。通过同伦分析方法对方程组进行解析求解,通过打
磁电复合材料不仅拥有铁磁性和铁电性,而且还拥有磁电耦合性能,在电子元器件、信息储存器、磁电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目前,被广泛使用的铅基磁电复合材料,因其会对环境以及人体产生危害,导致该类复合材料在实际的应用中受到了诸多限制。因此,迫切地需要对无铅磁电复合材料进行开发与研究。本文采用Sol-gel法结合旋涂法在Pt/Ti/SiO_2/Si衬底上制备出了 Sr和Zr掺杂的Ba_xSr_(1-
苏皖两省作为长江中下游稻区一季稻的主要产出省,在一季稻关键生长时期,常受到高温热害的危害。本文基于1961-2015年气象数据及1993-2013年生育期数据,根据高温热害等级指标,通过提取苏皖地区一季稻孕穗-抽穗期高温热害发生的站次比及高温热害发生频率,分析该区域内高温热害时空分布规律及周期变化特征。通过各台站高温热害发生次数构建高温热害危险性模型;以各市县一季稻种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作为暴露性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对于国家粮食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水稻面临着不同气象灾害的影响,尤其是高温热害。适宜播期的选择能有效地降低水稻遭受高温危害的程度,从而实现水稻的高产和稳产。因此,本文以两个高温指标(连续3d及以上最高气温(Tmax)≥35℃和均温(Tave)≥30℃)对江苏7个站点1966~2015年高温热害的情况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分析;继而基于2012和2013年两年的试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