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后殖民理论视角分析赵建秀作品《唐纳德·杜克》

来源 :天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kerqw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的亚裔/华裔美国文学和文学评论领域是一个不断发展与不断创新的领域。美国学术界对于美国华裔文学的关注应当以1988年出版的《哥伦比亚美国文学史》为标志,正式确立了美国华裔文学在美国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而在当今的美国华裔文坛,第五代华裔作家赵建秀(Frank Chin)更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由于其对美国华裔文学的特殊贡献,也被称为华裔美国文学的开山鼻祖。赵建秀擅长文学批评写作,为了更加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1991年赵建秀出版了第一部小说《唐纳德·杜克》。在文学的战场上,赵建秀以犀利的文风、辛辣的语言和独特的美国华裔文化视角抨击了美国国内的白人至上主义和各种形式的种族主义。本文通过后殖民理论的相关理论知识,在前人研究的文献基础上,充分分析了《唐纳德·杜克》一书男主人公所反映出的后殖民语境下美国华裔在美国社会所遇到的种种困惑与问题;在充分利用相关文学理论知识、借鉴借鉴前人研究的文献前提下,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本部分介绍了美国华裔移民的历史,华裔美国文学的产生和历史发展,作者赵建秀记其代表性作品《唐纳德·杜克》。第二部分:从后殖民理论的视角出发分析第五代华裔美国作家赵建秀的第一部小说作品《唐纳德·杜克》及人物。在阐述并介绍后殖民理论中“他者”和“身份(认定)”的理论内容之后,通过对作品及其主人公形象的分析了在后殖民语境下生存在美国社会中的华裔美国人形象。第三部分:结论。在后殖民语境下主人公并不是通过身份认定确认自己是美国人,而是要通过对人物刻画的分析和理性思维下的身份认定清楚地了解作为少数族裔的华裔美国人应当如何在存在种族问题的社会环境下更好的融入到美国社会生活当中。既要积极的保留自己的文化传统,又要摒弃边缘化的少数族裔心态。积极参与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美国真正的主人。
其他文献
本篇论文是第一部针对科马克?麦卡锡五本西部小说中的叙事策略及其内蕴的历史哲学智慧的专题研宄。麦卡锡初涉文坛之时就备受史学家谢尔白?富特的赞赏与提携,这一点不为人熟知
文化学在德国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它不是一个统一的学派,而是探讨对人文科学进行革新的可能性及其理论方法的总和,它尝试以跨学科的视角来探讨某些人文学科比如说文学研究中的理
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语言学理论,以Halliday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翻译研究领域。Halliday认为,人类语言包括概念功能、人际功能以及语篇功能三大元功能,而
本文回顾了中外二语习得或外语学习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发展情况,指出匈牙利学者Dornyei提出的外语学习三维建构模式对外语教学有积极意义,因为该理论强调语言学习动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