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宫颈癌(Cervical Cancer)是目前为止在全球范围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位居女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第二位,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是发展中国家女性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宫颈癌的发病率在全世界的范围内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并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所以该疾病一直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截至目前,大部分患者仍然是选择手术来治疗宫颈癌,但是该疾病极易发生转移和复发。现在的治疗方案多是采取手术联合化疗的方法,但是由于临床上常用的化疗药物有很强的毒副作用并且耐药现象也是时有发生,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综上所述,寻找一种更加可靠并且毒副作用较小的药物,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和草药中的多酚类化合物,例如花生、葡萄皮等,在多方面发挥着其有利的生物学效应,主要包括抗炎、抗氧化、心血管保护、预防和抑制肿瘤等作用。以往的研究已发现白藜芦醇可以诱导包括白血病、肝癌、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喉癌等多种肿瘤细胞发生凋亡,由此可见,在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方面白藜芦醇有着重要的药用价值,所以探讨一下白藜芦醇在宫颈癌中的调节作用显得尤为重要。ARHI基因是从人卵巢和乳腺上皮细胞及其癌细胞中克隆出的一个肿瘤相关基因。该基因中包括了三个cpg岛,它的异常甲基化对该基因的表达产生影响。ahri基因是一个印记基因,正常细胞中,母源性的arhi等位基因上发生cpg岛甲基化修饰,使其转录活性受到抑制,而父源性的等位基因则无甲基化修饰,从而能够在子代中表达。beclin是酵母atg6/vps30在哺乳动物中的同源基因,在自噬泡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maplc3是哺乳动物细胞中酵母atg8基因的同源物,定位在自噬体膜上,参与自噬体的形成,特异的反映细胞内自噬体的数量,现已作为自噬体的特异性标记蛋白,被认为是比较特异的自噬诊断指标。以往的研究已经表明,arhi基因在多种癌症中表达下调,如乳腺癌、卵巢癌、胰腺癌和其他一些癌症中,但在宫颈癌组织(包括癌旁正常组织)和宫颈癌细胞系中对arhi的表达的研究较少,所以本课题组的研究目的是观察一下arhi基因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癌组织以及三个不同的宫颈癌细胞系中的表达特点,以及白藜芦醇对其处理后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并且这种变化和自噬的相关性分析,旨在为arhi基因是否可以作为宫颈癌新的基因治疗的靶点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并且为白藜芦醇在临床应用方面的价值提供更多的依据。材料和方法:81例人宫颈癌及正常宫颈组织的石蜡标本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提供。宫颈腺癌细胞系hela和宫颈鳞癌细胞系siha和c33a均购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库。本实验研究基于石蜡组织微阵列技术,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台盼蓝计数、免疫细胞化学、免疫荧光、rt-pcr、western-blot蛋白印迹分析等方法,检测白藜芦醇处理前后三个宫颈癌细胞系中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实验数据采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在鳞状上皮、鳞癌、腺上皮、腺癌这四种组织中,arhi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44.4%、85.7%、68.4%、81.3%,在大鼠宫颈中arhi的阳性表达率是16.7%,统计分析p<0.01;2)鳞状上皮和鳞癌组与hpv16表达呈正相关,鳞癌、腺上皮和腺癌组与广谱hpv表达呈正相关;3)分别用白藜芦醇和顺铂处理hela、siha和c33a细胞48小时后,均观察到细胞数量减少和细胞形态学改变,并且两种药物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无显著的差异(p>0.05);4)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在白藜芦醇处理后的宫颈癌hela、siha和c33a细胞内arhi表达出现下调,上述现象通过western-blotting和rt-pcr检测结果得到证实;5)免疫荧光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亦显示,自噬相关蛋白Beclin和LC3在白藜芦醇处理后的宫颈癌细胞中表达上调;6)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白藜芦醇能促进Beclin表达和LC3Ⅰ向LC3Ⅱ转换。结论:1)白藜芦醇具有与一线抗宫颈癌化疗药顺铂相似的抑癌作用,由于它没有毒副作用,故较顺铂更有临床应用优势;2)白藜芦醇敏感的宫颈癌细胞内均存在明显的凋亡和自噬,说明自噬活性提高未能阻止细胞凋亡或起到凋亡促进作用;3)与癌旁正常宫颈组织相比,宫颈癌中的ARHI阳性率和表达程度明显增高,但在白藜芦醇处理后却表达下调,这一现象提示,ARHI表达与宫颈癌发生并非简单的因果关系,HPV感染作为可能的调节因素应予以考虑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