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数次金融危机和2008年由美国开始并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不断给人们发出警告,金融业的重要性在其巨大的破坏力下逐步显现出来,人们不得不开始提高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重要性的重视程度。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关系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理论界开始关注商业银行稳健性与其自身公司治理的联系,并对以往套用一般企业公司治理理论来分析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思路提出质疑。在现代金融业中,商业银行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广泛的外部性特征对一国经济的平稳运行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由于商业银行特殊性的存在,外部治理机制的作用难以在商业银行中很好地体现出来,商业银行的治理主要依靠内部治理机制,内部治理机制运行的状况直接关系着其绩效的好坏和防控、抵御风险的能力,因此研究商业银行内部治理机制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的公司治理文献中,商业银行主要以两种形式出现:在理论研究中,商业银行以债权人的身份出现,作为重要的监督力量参与一般公司治理;在实证研究中,主要是利用银行业的数据,对公司治理的效果进行实证考察。这些研究都假设商业银行能够适用一般的公司治理框架,而针对商业银行特有的公司治理探讨和研究则十分匮乏。但是,由于商业银行有着其独有的特殊性,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并不能简单套用一般公司的治理模式:一方面是由于其外部治理机制作用的有限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内部治理机制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式有一定的差别。此外,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方法也应该有针对性地考虑,而非简单的运用财务指标来衡量。本文在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内部治理机制最主要的四个要素着手,分析了内部治理机制四个要素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国内外相关理论文献的阅读有助于深入了解了他们之间的基本关系和深层次的内在联系,而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则实际检验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的写作虽有一定的创新,但是由于主观和客观原因的存在使得本文还是有许多不足的地方:一方面,由于自身能力所限,即使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也可能发生一些错误;另一方面,虽然样本银行的选取涵盖了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地方城市商业银行这三大类,但是由于已有的上市商业银行并不多,所以样本数据可能有一定的缺乏,使得其并不具有绝对的代表性,这可能会使得实证结果与其他类似的相关研究有所差别。